参天古树的成长,历经了千年风霜。
城市精神的孕育,浸润着千年岁月。
成都,千年
交子,千年
公元1024年1月12日(北宋天圣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北宋在成都地区设立益州交子务。这一举措,标志着成都民间经济主体为适应交易需要自发创造的“交子”,正式成为当时的“法定”纸币,也是世界上第一张纸币。
千年交子,在成都市井间留下印迹。位于成都锦江区东门外靠北的位置,从前有一条名为“椒子街”的小街。关于“椒子街”街名的来历,民间有两种传说。
一说是因街内有一棵油兰树,果实名山胡椒可入药,所以就取名椒子街。另一说则更具有说服力,椒子街原名交子街,是交子铺户发行的集中地,交子发行的繁荣也起源于此,故名“交子街”,后来为何讹变为“椒子街”,这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为谐音。
交子的发明,是商贸史上一抹绚丽的亮色。这薄薄的一张纸,其蕴含的意义和深远影响,却是世界性的。
如今的成都,交子大道、交子之环、交子公园,以交子为名的地名比比皆是。而“交子”一词为何会与成都紧密相连,还要从千年前,世界第一张纸币的诞生说起。
且听小布娓娓道来~
一张交子,映照蜀地繁华
世界第一张纸币诞生在成都
四川地区从秦汉以来,就在全国占有重要经济地位。一尊东汉说唱俑,其脸上洋溢的悠然笑容,见证了汉代成都市井的繁华。唐代以来,“扬一益二”之说,是古代蜀地商贸业繁盛的力证。交子,就诞生在这样的沃土中。
▲陶俳优俑 图据成都博物馆
西蜀和江浙是在宋朝经济史上的两颗明珠。北宋初年,成都的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茶马贸易、织锦业、造纸业、印刷业等都十分发达,闻名全国。随着商品交易量的迅速膨胀,大额交易频繁出现,但这却让商人们犯了愁。
聪明的成都商人最终拿出了解决方案。约公元1008年,成都16家富户联合发起成立了“交子铺”,专门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提供现金保管业务。交子铺用成都特产的楮纸印刷纸券作为支付凭证,上面清晰标注了商人存放的铁钱数量。这张纸券时称“交子”,又名“楮币”。持有者可以到任何一个有联系的“交子铺”,交一点手续费,就能将手中的“交子”兑换成现钱,免去了肩挑车载铁钱到处奔波之苦,商户之间支付货币变得轻盈而又方便。
▲千斯仓钞版印样 图据交子金融博物馆
“交子”是四川地方俗话,也是票证、票券的概称,有“合券取钱”之意,这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始。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当年发起成立交子铺的蜀地富商不会想到,他们的“脑洞”,他们手中这张薄薄的纸券,能成为为蜀地商贸业带来繁盛的源头活水,甚至成为千年后成都一条大道的名字。
▲成都交子大道商圈 图据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公元1024年1月12日,朝廷将“交子”的发行权收归政府,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政府负责交子的印制和发行,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而“益州交子务”被学者认为是世界最早的中央银行。“官交子”虽然诞生在距今一千年前,但却具备了现代纸币的各种基本要素,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货币。
宋代四川交子与铜钱、铁钱相比较,不但有铸币和纸币之分,还有小额货币与大额货币之别。交子的最初票额以人户存款数额而定,官府接办交子后,票额从一贯到十贯不等,其后又固定为五贯和十贯两种,最小的票额也是五百文和一贯文。
▲蜀地铁钱 图据交子金融博物馆
一张交子比一枚铜钱或铁钱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大几百倍、几千倍之多。它能否产生和存在,不但取决于能否像铁钱、铜钱一样确立信用价值,还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能否容纳这种大额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和行使。
可以想见,当年富商们在成都“十二月市”上用交子大量采买,又经四通八达的蜀道,把蜀中的盐、茶、糖、酒、蜀锦等特产运往各地。一方水土,膏腴天下。
不止交子,蜀人敢为天下先
新中国第一只股票诞生在成都
交子的诞生,不仅打破了传统金属货币的限制,更开创了人类货币史上的新纪元,比欧洲纸币的出现早了600余年。
当年想出用纸券作为支付凭证时的灵光一点,同样闪现于上世纪80年代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春熙路附近。
▲春熙路商圈 王勤 摄
交子诞生之后,时光流过了900多年。1980年,新中国第一只股票“蜀都大厦”在成都诞生,这是成都市工业信托展销公司为集资修建成都工业产品展销大楼(蜀都大厦)发行的法人股票。这是新中国第一例“股份制”样本,到了1988年,四川省已有3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和15户企业集团进行股份制试点,其中部分企业也开始发行股票。“当初不仅仅是外界,连我们自己对股份制都一窍不通,”蜀都大厦一名老员工说。据这名老员工回忆,当时募股被视作“乞讨”,但最终,这些募股人员还是筹到了第一笔1300万元股金。从交子到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同样是从无到有,同样是敢为人先,这股子闯劲,像潺潺流淌的锦江,浸润于城市的血脉中。
1992年,成都市中心一条长200米、宽10米的小街道,自发产生了买卖内部职工股等未上市股票的市场——红庙子,这就是全国第一个民间股票市场,也是全国第一个股票场外交易市场。春风几许,搅动一池春水,无边光景一时新。
这样敢为天下先的故事,在三千年的历史中屡见不鲜——蜀地,除了安逸的生活,更有蜀人创新创造的智慧,不服输的魄力与决心。
巍巍都江堰,映照着这种城市精神。
▲都江堰景区 王效 摄
两千多年前,面对蜀地闭塞,多水旱灾害的现实,秦国蜀郡郡守李冰运用依托天时地利、顺势而为的古代智慧,与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肩挑背扛,筚路蓝缕,从此,巍巍古堰屹立在两江交汇处,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至今日,已两千多岁的都江堰仍旧灌溉着成都平原。
古代的蜀地,有太阳神鸟的惊鸿一瞥,有都江堰的润泽万方,有交子的独辟蹊径,有蜀锦蜀绣的天下冠绝。
两千多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