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对成昆线上的“慢火车”进行了12分钟的深度报道。进出大凉山的“慢火车”,如何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在全面乡村振兴的第二年,为什么还需要“慢火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央视报道。
今年1月,四川大凉山西昌到云南昆明的动车开行。再过一年左右,大凉山西昌到成都的动车也即将开行。在动车通至四川大凉山实现客运高速的同时,已经在大凉山的崇山峻岭中运行了50多年、平均时速仅有30多公里的绿皮“慢火车”,还要持续运行下去。
大凉山的老乡们愿意借助“慢火车”跑买卖,首先看中的是费用低廉。再者,行驶在高山深谷间的“慢火车”安全平稳。而对多数老乡来说车站就在家门口,上下车方便。
5633/5634次公益“慢火车”单次运行里程为353公里,平均每隔13.5公里就要停靠一次,最低票价2元,最高25.5元,30多年没有变过。这列公益“慢火车”为大凉山老乡们的致富发挥出来的作用显而易见,老乡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借用“慢火车”,当地老乡不仅把自己的买卖跑得红火,也让当地老乡们不愁自己养殖的牲畜和家禽带不出大山。
“慢火车”速度虽慢,但功能齐全,发挥的作用大。“慢火车”早已经融入大凉山老乡的生活,承载着大凉山老乡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梦想,带着老乡们由贫困到脱贫、再走向振兴发展。
原标题:《央视深度报道“进出大凉山的‘慢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