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手抄报怎么画简单又漂亮北京故宫手抄报内容写什么
故宫博物院手抄报大比拼
故宫博物院手抄报大比拼
故宫博物院手抄报大比拼
四年级画的北京故宫简单手抄报简单手抄报
这是孩子们通过网络学习了解的知识绘制的手抄报布置的板报
制作一期关于故宫的手抄报将你了解的故宫历史图文并茂的展示出来.
北京首都故宫手抄报北京手抄报
故宫参观故宫的手抄报手抄报图片大全
简约北京故宫小报手抄报docx3页
六年级故宫博物院手抄报六年级手抄报
必须收藏!故宫最详细的『游览路线』及『拍照指南』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这样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游玩前不好好做攻略,迷路了分分钟走哭你~绕了远路还看不到最美的风景,岂不遗憾?所以今天我来告诉大家一条故宫的「最佳游览路线」。同时,这条路线上还分布着故宫的「最佳拍照点」,可以让你在游览欣赏最美故宫的同时,用手机拍出最好看的照片。下面先给大家看下「故宫的游玩路线」+「最佳拍照点」图片上的红点均是
游览路程:1.5公里最佳拍照点:24处游览时间:30分钟景点故事和最佳照片: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在电视剧里,经常会听到皇上说“推出午门斩了!”其实是以讹传讹,真正的处决一直是在西四或菜市口。对了,进入午门右手边的文华殿,当年大名鼎鼎的和珅都在这里办过公哦~面对午门、太和门这种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大家手机里的照片,大部分都是如下的样子:
虽然拍成这样,跟游人太多密不可分,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你没有找到「最美拍照点」在哪里,不知道怎么规避人群拍拍拍。我帮大家整理了线路①的「最佳拍照点」,串成了一条路线供你参考路线如下:
这些位置都能保证你欣赏到午门、文华殿、太和门不一样的魅力,同时也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图中红点均为最佳拍照点。穿过天安门城楼,走过一条长长的甬道就来到了午门前,这里是故宫博物院的检票处,也是我们进入故宫的唯一入口!到了午门,先不要急着往里钻,站在距离午门200米左右的中轴线位置,拍对称构图的午门全景十分合适:
当然,如果你觉得午门人太多,在午门外沿着城墙向东走到头,抬头看看,你还可以这样拍:仰拍可以使建筑物显得雄伟,拍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对称构图。
在午门外不要过多停留,保留体力,拍完这些照片,你就可以进入午门啦。午门的门洞内光线是打卡剪影照的好位置:
剪影照其实是需要难度和技巧的,为了拍出最好的效果,除了找到我图片中点的位置,闭馆前一小时拍摄效果最佳哟。走进午门来到广场,我们可以直接向右转去文华殿打卡,沿路经过的协和门也有好风景:
虽然故宫的红墙很多,但小编觉得文华殿周边文渊阁的红墙搭配绿植拍起来最好看,你只要找到这个位置和角度,分分钟游客照变大片!
离开文华殿,向西走200米,会路过昭德门,在这里,低角度仰拍小姐姐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ps:游人太多可能会影响照片效果,建议在人少或快闭馆的时候拍~昭德门紧邻的西侧就是太和门啦,作为紫禁城最大的宫门,我们当然是要把它的气势拍出来:
你应该也能发现,刚才我给大家展示的照片中,对称的照片有好多。划重点:对称构图可以让建筑显得高大,是我们拍故宫需要最先get的技能。线路①不是很大,不用过多逗留,保持好体力,线路②走起!
游览路程:2公里最佳拍照点:26处游览时间:40分钟景点故事和最佳照片: 以太和、中和、保和为核心的三大殿构成了故宫的外朝。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中和殿最小。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的金銮殿其实就是太和殿,不过太和殿可不是皇帝平日上朝的地方,只有在皇帝举行盛典时才会用到。既然是“三大殿”,拍照的重点当然是宫殿建筑群啦,不过名气有多大,照片就有多难拍。如果你再走错了路,配上游人的干扰,你手机里的照片就是这样的:
想要拍好三大殿,最重要的当然是远拍宫殿的全景照片+近拍宫殿围栏的细节照。至于哪个角度适合拍全景,哪里又适合拍细节,我已经帮大家找好了,串成了路线如下:
红点的位置都能保证你拍到效果较好的三大殿,我挑选了几张来跟大家放大看一下高大雄伟的建筑远拍才好看,所以到了太和殿附近,先别急着走上去,站在丹陛下方,对称拍太和殿效果最好:
拍完太和殿的大全景我们就可以顺着楼梯往上走,体验一下王公大臣上朝的feel。不过这个过程你可别走马观花,汉白玉的围栏雕花也是我们拍照的好元素:
走过太和殿,就能看到中和殿啦,依然不要着急,我们先站在广场远拍打卡一下:
拍的时候不要在画面中露出地面,可以很好的规避地面游人,这也拍故宫的一个小技巧哟,这才是故宫拍照该有的样子。三大殿的这些角度你一定要找好了,位置我在图上都帮大家标记了,拍建筑的时候不要忘记对称构图。总之,在线路②这条游览路线上,最好的拍照点就是每座宫殿前方的广场了,一定要在广场打卡,否则会错过美景,错过好照片。离开“三大殿”,建议你继续往东走,去看看传说中魏璎珞居住过的地方~路线③解锁。
游览路程:3.5公里最佳拍照点:30处游览时间:1.5小时景点故事和最佳照片: 珍宝馆和钟表馆虽然是故宫两个额外收费展馆,但小编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下,琳琅满目的展品不禁让小编叹服古人的智慧和工艺。而延禧攻略的热播,东六宫也逐渐成为热门景点。我帮大家整理了线路③“的最佳拍照点”,串成了一条路线供你参考,路线如下:
Ps:故宫支路口很多,线路③辐射范围比较大,我画的路线是大致游玩路线,大家只要记住按照珍宝馆→东六宫→钟表馆 这个线路走即可。其中,图中标示红点均是最佳拍摄位置,只要你找到这些点照着拍,都可以拍出好照片。保和殿东边走400米就是珍宝馆,在走向珍宝馆展厅的路上你会看到一面五彩琉璃影壁,它是故宫最著名的一面墙壁——九龙壁,必须在这里拍一张照片:
其实珍宝馆适合拍照的地方挺多的,除了环境好,拍照的时候姿势也很重要!我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假装奔跑型:
在故宫游玩拍照,记住我教你的这几个通用的姿势风格,再也不用担心故宫拍照不会摆pose啦,这些照片的场景也在线路中,肯定让你觉得没白跑。逛完珍宝馆往西走,就是古代妃嫔所住的东六宫了。最近东六宫最火的当属延禧宫,但进去之后发现,延禧宫并不像是电视中所演的那样,外面居然还有个名叫水晶楼的“西洋烂尾楼”。只能说延禧宫真的是命中带苦,在东西六宫中实属延禧宫的火灾最多,于是乎,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但是“烂尾楼”也能拍出好照片,只要你找到合适的角度:
东六宫逛完,整个路线我们也逛了一大半,拍拍逛逛了这么久,你是不是也累了,在钟表馆我们可以放慢速度稍作休息,还可以坐着拍几张:
离开钟表馆,从乾清门走进去,我们进入此次故宫游玩的最后一站——线路④
游览路程:3公里最佳拍照点:25处游览时间:1.5小时景点故事: 线路④是故宫内廷的核心区,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清代剧中出现最多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都在这里,名气简直大大滴~不同于故宫前半段建筑庄严肃穆的感觉,后半部内廷更像是南方园林,带有一丝柔情。我帮大家整理了线路④“最佳拍照点”,串成了一条路线供你参考,路线如下:
跟之前拍宫殿套路相似,到了乾清门,先别急着往里走,利用牌匾,我们可以这样拍:
在乾清宫门口的楼梯上,我们也可以抓拍一张小姐姐:
逛完乾清宫,继续打卡坤宁宫。不过坤宁宫很多拍照点都集中在端则门附近,端则门又在坤宁西院附近,所以等你到了西院可要多多留意示意图,好好的美景可别错过:
坤宁宫的后方就是御花园,不过,御花园游人很多,想要在这拍出好照片,也是一个难事。依然是之前强调的角度角度!角度和特写真的很重要,就像这样:
逛完御花园,从神武门走出去,我们的故宫之行就要结束了,如果这个时候你就坐车离开,真的是亏大了!穿过护城河来到马路另一边,向东走300米,也有一个必打卡点——护城河边的角楼。你可以这样拍:
在夕阳的映衬下,角楼倒映在旁边的护城河里,利用错位+剪影,这样拍神武门和角楼效果不要太好~Tips:如果你的时间很充裕,在游玩地图中红色线路的同时,蓝色线路也可以去走一走,虽然蓝色区域能拍出好照片的地点不多,但看看著名的养心殿和妃嫔居住的西六宫,也不错~
好了,到此故宫的全部游览路线和大概的风景就都帮大家分享完了,希望能帮到大家,觉得有用别忘了收藏+点赞哦~
画出故宫旅游路线示意图(画出故宫游览路线图)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画出故宫旅游路线示意图这个问题,画出故宫游览路线图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游故宫的路线图
游故宫的路线图:中路:午门——神武门1小时行程;西路:储秀宫——军机处半小时行程。
1、中路:午门——神武门
午门→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最能体现故宫宏伟、壮观的,就是中路的皇家建筑。从午门进入紫禁城,然后沿着中轴线依次参观,是游览故宫最理想的线路。
进入午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内金水桥。穿过太和门,就是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也是故宫等级最高的一组建筑。
走进乾清门,即进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此处为皇帝皇后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穿过坤宁宫,就来到佳木葱茏、奇石罗布的御花园。这里是皇帝皇后茶余饭后休息游乐的地方。另外,每年登高、赏月等活动也在这里进行。出神武门故宫北门后,就结束中路行程了。
2、西路:储秀宫——军机处半小时行程
储秀宫→体和殿→翊坤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永寿宫→体顺堂→养心殿→军机处。
在御花园的西南角,有一个侧门,叫“琼苑西门”,走到这里,细心的游客会注意到此处的门槛没有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说来比较有意思,原来末代皇帝溥仪小的时候,为学自行车方便,命令太监把门槛锯掉了。
穿过琼苑西门,有一条南北向的长街,叫“西一长街”。长街西侧的一个个院落,就是西六宫。西六宫也建成于明永乐年间,后来,虽经几次修建,大部分还是保留了历史原貌。现在开放的西路,主要包括西六宫储秀宫、翊坤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永寿宫和养心殿。
这里主要是明清后妃们居住和生活的区域,其中养心殿从雍正至清末,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慈禧太后曾居住于储秀宫和长春宫。参观这里,您主要能够欣赏到帝后妃嫔的实物、三希堂法帖、皇帝皇后寝宫的龙凤床等精美展品。当然,军机处也是值得一游的景点,里面陈列着许多军机史料,较为珍贵。故宫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六年级简单
故宫路线图具体的画法如下:
工具/原料:尺子、水笔。
1、用尺子画直线,先把故宫的大体轮廓画出来。
2、画出故宫四周的围墙。
3、再往里面找出故宫里面的各个分殿。
4、最后再将各个分殿的名称全部标注出来即可。
1、先用尺子把故宫的大概轮廓给画出来,这就需要对故宫有个大体的了解。
2、然后把故宫的围墙也画出来。
3、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把故宫里面的各个分殿给画出来。
4、最后,再把各个分殿的名称标出来就完成了。
1、在画故宫参观路线图前,一定要对故宫的路线有详细的了解。
2、需要多加练习,保持路线精准。小学六年级故宫参观路线图怎么画
小学六年级故宫参观路线图应该这样画:
1、首先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在三角形的顶角画出一个竖着的长方形,两个图形要粘连在一起。
2、在第一个三角形的下方画出一扇门和柱子,并在下方画出一个梯形,梯形的上底要和两边的柱子对齐。
3、在梯形的下方画出一扇门和几个柱子,并且在下方画出第二个梯形,第二个梯形要比第一个大一些。
4、在第二个梯形的下方画出一个大门和多根柱子,并在最下方画出一层台阶。
5、用橘黄色彩铅笔把三角形和梯形涂上颜色,门和柱子都要涂成红色,注意不要涂出线外。
6、最后用灰色彩铅笔把台阶涂上颜色,一幅故宫的简笔画已经完成了。
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被营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其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两部分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也称为“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小学故宫参观路线图怎么画
小学故宫参观路线图绘制可参考如下内容:
1、用尺子画直线,先把故宫的大体轮廓画出来。
2、画出故宫四周的围墙。
3、再往里面找出故宫里面的各个分殿。
4、将各个分殿的名称全部标注出来即可。
去故宫经常会遇到下面这些问题:
1、时间、体力规划不好,走马观花,还精疲力尽。刚进门特别兴奋,花了很多时间参观前面的殿宇,结果后面时间不够,也走不动了,只能拍拍照匆匆离开。
2、知识讲解不科学、不到位。要么给孩子讲太多,游览的时候消化不了这么多知识,就会觉得烦;要么可能讲得太少,错过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孩子没学到什么东西。
3、没有专门给孩子的游览路线。大多数故宫的推荐路线是针对大众的,主要是成人群体,并不是给孩子专门设计的。很多地点并不是适合孩子去,去了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1、从午门进入紫禁城,然后沿着中轴线依次参观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
2、参观完御花园,通过御花园左侧的门进入西六宫,依次参观储秀宫、翎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
3、然后出内右门回到乾清门广场,东行进入内左门,依次参观东六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乘乾宫、钟粹宫。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怎么画
以下是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的画法步骤:
1、用尺子画直线,先把故宫的大体轮廓画出来。
2、画出故宫四周的围墙。
3、再往里面找出故宫里面的各个分殿。
4、再将各个分殿的名称全部标注出来即可。
先用尺子把故宫的大概轮廓给画出来,这就需要对故宫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把故宫的围墙也画出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把故宫里面的各个分殿给画出来。再把各个分殿的名称标出来就完成了。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故宫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宫博物院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占地100余万平方米,保存古建筑约9000间,是我国现存规模大、保存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的前身是明清皇宫紫禁城,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居住于此。1912年溥仪退位后,紫禁城作为皇宫的历史就此终结。
1914年,于外朝区域成立古物陈列所;1925年,于内廷区域成立故宫博物院;1948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现有藏品总量186万余件套,依据不同质地和形式,可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等25大类,其中珍贵文物占藏品总数的百分之90。
故宫博物院通过明清皇家宫殿建筑,宫廷史迹原状陈列,珍宝、钟表、书画、陶瓷、雕塑等艺术藏品常设展览,以及临时特展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展现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