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一眼望穿许多城市的五脏六腑,但你无法看透 喀什 噶尔 那双迷蒙的眼睛。” 没人会不迷恋 喀什 的风情。一面是来自 塔克拉玛干沙漠 的燥热,一面是来自帕米尔高原雪山群的凛冽,伴随着古城里穿街过巷的达甫鼓声,异域美人从雕花窗口张望。喀什噶尔是喀什的全称,古突厥语的意思是“玉石般的地方”。这是一座充满了历史感的城市,历代王朝在这里建都,维吾尔人代代相传的诗句来自这里的诗人,就连被原本是生活在土耳其的智者阿凡提,也被当地人设计为一位生活在 喀什的维吾尔大叔。俗话说“不到喀什等于没到过新疆 ”,维吾尔世界最后的记忆,都留存在了这迷宫般的街巷中。
百年老茶馆里喝茶的当地人已经封闭的高台民居第一次去 喀什 还是6年前,那时候的 喀什 老城还没有经过翻 新和 修葺,古旧而充满市井气息。那时候的 喀什 老城仿佛一个被封印在数世纪前的城池,建筑处处是维吾尔风格的院墙和窗棂,当地人总是身着民族服饰,沿街购买着刚出炉的烤包子、馕,还有新鲜的无花果,空气里充斥着微微的羊肉和黄土的气息。你一定看过《追风筝的人》,电影的取景地就是这座老城,走进当地的“网红店”——百年老茶馆,永不停歇的热瓦普旋律,让人忍不住去相信,这 里永 远不会有悲伤的故事。
喀什老城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喀什老城除了喀什老城,最有当地韵味的一定是高台民居。高台民居是喀什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这座高崖两千年前就已存在,一千多年前有维吾尔先民在此建房安家。经过千年历史的发展,高崖上形成了奇特的民居建筑。这里巷道狭窄弯曲,过街楼、小胡同、手工作坊随处可见,生土建筑比比皆是,保留了多处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宅和清真寺。这里的房屋多是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整个街区看上去都是晃晃荡荡、松松垮垮的,但都很牢固,许多房子都已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家族人口增多,增建的房间占去院落的一部分,再沿墙体扩建加高一层甚至两层,错落有致。但同时,因为建筑过于繁复没有规律,走进其中,小路忽高忽低,七拐八绕,岔口众多,很容易就在里面迷路了。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在夕照中的迷路是如此让人迷醉,这里是一个能让人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迷失的区域,穿行其中,从来记不住来时的路,或者说也不愿意去记住,在某个拐口看到一扇紧闭的门,每一个路口似乎似曾相识,没有目的的行走,眼前那一抹闪过的艳丽是维族姑娘头巾的颜色,再抬眼,看到自己常常的影子投影在黄土高墙上,这似乎才应该是 喀什 的颜色、味道或者说风情。高台民居像是喀什的一个缩影,它用一种异域的旋律将你魅惑,从时间和空间上打乱你与世界的联系,纯粹的色彩和迷醉的香料,以及比海还要悠远的沙漠呼吸。可惜现在再去喀什 ,发现高台民居为了保护,已经不再对游客开放了。
在喀什 ,大巴扎也是非常值得一逛的好去处。大巴扎位于喀什东北角的吐曼河东岸,占地250亩,据说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数千年以来,由 西安 出发的商旅,无论走天山南路或走天山北路,都在这处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汇合,这座古老的集市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有“ 亚洲最大集市”之称。大巴扎据说有5000商户,因为没能赶上热闹的时间,因此空旷宽阔的集市街道并没有太多人驻足,除了偶尔有游客购买一些维吾尔风格的装饰品和服装。干燥温暖的秋风吹过,古老的集市经过若干次的翻修和更新可能早已失去了曾经的韵味,但依然能够让人清晰的想象出,公元前12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来到繁华不输长安的疏勒国,往来商贾一个个穿着着属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绚丽服饰,使用着可能并不流通的各种语言,黄土和风沙间,商品琳琅,歌舞升平。
大巴扎大巴扎喀什东郊不远处,另一处著名的去处便是香妃墓。香妃的传说流传甚广。传说中,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她 新疆回部酋长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乱,霍集占被清廷诛杀,将军兆惠将香妃生擒送与乾隆。但香妃心怀“国破家亡,情愿一死”之志,始终不从乾隆,最后被太后赐死。死后,将其运回家乡安葬,固有了喀什的这一处 香妃墓 。然而传说再引人入胜,也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香妃墓实际上是阿帕霍加家族陵墓的俗称,这是一座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宫殿式陵墓建筑,陵墓安葬着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实际只见大小58个墓穴),第一代是伊斯兰传教士阿基.买和买提.玉素甫霍加。 传说,埋葬在这里的霍加后裔中,有一个叫伊帕尔汗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爱妃,由于她身上有一股常有的沙枣花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不过香妃并没有葬在这里,她确切的葬地是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陵墓精美华丽,两侧有着高大的砖砌圆柱和门墙,镶着蓝底白花硫璃砖,富丽堂皇、庄严肃穆而,站在晶洁素雅的门楼前体味历史被冲刷的气息,传说与史料,如你所愿的去相信吧。
香妃墓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