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文化旅游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及改革“十四五”规划
2021年5月
目 录
一、“十三五”规划总评------------------------03
(一)“十三五”规划总体实施情况--------------03
(二)“十三五”期间存在问题------------------09
二、“十四五”规划总则------------------------10
(一)发展环境分析---------------------------10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1
(三)规划目标-------------------------------13
三、“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14
(一)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工程-------------------14
(二)实施产品体系完善工程-------------------15
(三)实施产业数字化提升工程-----------------19
(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工程-----------20
(五)实施文化市场培育工程-------------------22
(六)实施考古非遗项目强化工程---------------24
(七)实施休闲体育利民工程-------------------25
(八)实施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完善工程---------27
(九)实施旅游市场营销工程-------------------30
四、保障措施---------------------------------3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盘锦市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切实把文旅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根据《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结合盘锦市文化旅游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规划总评
(一)“十三五”规划总体实施情况
“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品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1、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十三五”期间,成功申报、创建了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了镇街文化站、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全覆盖。各级公共图书、文化馆(站)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市图书馆建立了24小时城市书房。盘山县、兴隆台区分别新建了5000平米以上的图书馆、文化馆。四季品牌文化活动提档升级,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市第八届运动会开幕式演出、百名画家画盘锦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群众满意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开展送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乡村等活动,年平均达300场。
2、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情况。
“十三五”末期,我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92.6亿元,增幅15%;旅游接待人数3597万人次,增幅14.9%。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来盘过夜游客人均花费853元,旅游从业直接就业人员达3.5万人。我市拥有A级旅游景区23家,其中:新评5A级1家(红海滩风景廊道)、4A级5家(鼎翔生态旅游区、广厦艺术街、七彩庄园、北旅田园、盘锦特产博物园)、3A级17家;重点冬季旅游项目6个、冬季品牌活动4个。培育旅游特色村10个、采摘基地4个。各类民宿及农家乐床位达8000多张。旅行社企业69家(其中具有出境业务的旅行社8家),旅游星级饭店11家,客房1503间。注册电子导游证导游人员532人。以红海滩廊道、北旅田园、广厦艺术街、金帛海滩等为代表的湿地、乡村、文化、滨海等旅游产品相继投入使用。以采摘农业、认养农业、休闲农业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现已成为产业新亮点。“红海滩”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名片走出国门。
3、全民健身事业体系建设情况。
“十三五”期间,共成立体育协会58家,涉及54个体育项目,累计会员6万余人,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00余次,参与群众近3万余人。红海滩国际马拉松赛事已成为我市品牌赛事。科学利用省市两级体彩资金,把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延伸到社区、村和小区,全市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格局基本形成,覆盖率达100%,全市人民群众随处都能参加运动健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923个,体育场地面积412.1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6平方米,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率达100%。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超过50%,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5700人以上,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占比达4.9%,《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新格局。
4、广播电视转型升级建设情况。
“十三五”期间,实现全市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全覆盖,“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程全部按期完成,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全国一网”整合发展机遇,盘锦电业有线网络、大洼有线电视网络并入盘锦市网(北方广电盘锦分公司),盘锦市网、辽河油田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统一信号源,基本实现了全市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完成省智慧网络干线网升级改造工程,实现双向网络覆盖557万户,覆盖率100%。
5、文物非遗传承保护体系建设情况。
“十三五”期间,盘锦市各级非遗在辽河口文化内涵提炼、品牌培树、形象展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非遗工作初步搭建起“四级名录工作体系”“保护传承体系”“宣传推广体系”个工作体系,为推动辽河口文化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贡献了非遗力量。实现市级非遗工作的“三有”:有专职机构、有专职工作人员、有专项活动经费。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任务,公布文化遗存274处。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任务,登记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5家,国有可移动文物400余件套、备案700余件。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铁汉故居、小白楼旧址、烽火台遗址修缮工作。提升小红楼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保单位15处、27个单体;建设荣兴博物馆、拍船博物馆、上口子高跷博物馆等推动辽河地域文化发展。编撰发行《盘锦市文物志》、《辽宁地域文化通览盘锦卷》。
专栏1:“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体育事业产业发展情况
序号
主要指标
“十三五”初期
“十三五”末期
增幅
1
旅游总收入
194亿元
292.6亿元
50.8%
2
旅游接待人次
2273万人次
3597万人次
58.2%
3
直接旅游从业人员
3万人
3.5万人
16.6%
4
A级旅游景区
15家
23家
53.3%
5
旅游特色村
6个
20个
230%
6
民宿及农家乐床位
1200张
8000张
560%
7
星级(品牌)宾馆饭店
12家
15家
25%
8
旅行社
45家
69家
53%
9
人均旅游消费
769元
853元
11%
10
公共文化网络覆盖率
60%
98%
55%
11
国家级非遗项目
2项
2项
----
12
省级非遗项目
5项
9项
80%
13
市级非遗项目
34项
45项
32.5%
14
国家级文保单位
1个
2个
100%
15
省级文保单位
9个
15个
66%
16
体育场地
1849个
1923个
4%
17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1.65平方米
2.86平方米
73.3%
18
体育场馆开放率
80%
100%
25%
19
全民健身工程覆盖率
85%
100%
17.6%
(二)“十三五”期间改革创新工作亮点
1、全面推进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2019年,完成了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率先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一体化发展,将盘锦建设成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先行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制改革创新的实践区,成为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2、全面推进创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
2017年,我市获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文化消费规模快速增长,文化消费设施显著改善,文化消费市场健康活跃,带动了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消费提升;文化消费工作得到国家中期督查指导给予了“领导重视、做法先进、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高度评价。
3、全面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
2016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按照标准化、差异化的要求,加快完善了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体系。全面构建春季“湿地观鸟”、夏季“绿苇红滩”、秋季“蟹肥稻香”、冬季“冰雪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4、全面推进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
依托“天下奇观红海滩”地理奇观,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全面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整合红海滩湿地科学馆等功能板块,顺利通过国家文旅部组织的国家AAAAA级景区验收工作,成为我省第6家国家AAAAA级景区。
5、全面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制度建设。
设计推出了“1+5”制度体系。即:《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方案》1个方案+相配套的《盘锦市美丽乡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盘锦市美丽乡村乡镇影剧院建设管理办法》《盘锦市美丽乡村图书馆分馆建设服务规范》《盘锦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服务规范》《盘锦市美丽乡村村屯文化广场建设与管理规范》5个文件。课题研究和政策转化已全面完成。
6、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事业。
科学利用省市两级体彩资金,把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延伸到村(社区),全市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格局基本形成。红海滩国际马拉松赛事已成为我市品牌赛事。初步建立了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
7、全面推进搭建“智慧旅游”平台。
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国际化的旅游信息平台,大力推进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初见雏形,初步实现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智慧化管理。
(三)“十三五”期间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资源开发分散。旅游资源开发普遍存在空间分布分散、集中度不够、多数资源单体规模不大、精致度偏弱、震撼力不强等问题。同时,旅游产品同质化突出,致使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个性特色。
二是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缺少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时,旅游盈利主要靠景区门票,综合型盈利链条尚未形成,大地产规划小旅游设计较为普遍,旅游盈利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不足。
三是产业市场化形式单一。相比其他产业,受市场消费习惯和投资粗放的影响,文化旅游业的市场化形式单一,丰厚程度远远不够。同时,由于开发和管理方式粗放,也导致产业市场的理性发展不足,产业市场受外部影响较大。
四是产业价值挖掘存在制约。目前,社会资金进入旅游业比较困难,在直接投资和间接融资方面存在诸多限制,存在产业投资模式创新不足,尚未形成信息链、产业链、人流链、资金链的结合,产业多元化价值、产业品牌价值及产业国际化价值都未充分挖掘。
五是产业发展融合不足。当前,“旅游+”渐成热词,旅游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步入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时代。但是,从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产业与区域资源融合、产业与资本融合、产业链与协同链融合、产品链与价值链融合、国际与国内融合程度不足的问题。
二、“十四五”规划总则
(一)“十四五”规划发展环境分析
----新阶段引领新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旅游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党中央、省委、市委提出的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是编制好本规划和推动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新格局带来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国家密集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旅游投资和消费以及全域旅游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为文化旅游产业以国内大循环为框架的空间延伸与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多重重大机遇叠加为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理念创造新供给。近年来,党中央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高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明确了绿色发展在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地位。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大红海滩,唱响芦苇荡”与“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以生态旅游创新产品供给,以优质供给拉动旅游消费,全面提高旅游供给和服务质量,是推动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二)“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更好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号召,以“做大红海滩、唱响芦苇荡”为主线,以创新创智为根本动力,牢牢把握旅游业发展大趋势,以打造“世界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扶持政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盘锦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2、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坚持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以高质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的文化旅游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力推进文旅产业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文旅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文旅产业结构布局,推动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向市场开放,提高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坚持产业融合。从现实基础和资源禀赋出发,加强统筹,围绕“文化+”“旅游+”“互联网+”,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
——坚持注重实效。以创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动实现全产业强化引领、全领域融汇要素、全部门聚力发展。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银行、土地、信托、保险、基金等政策措施,满足文旅企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三)“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持续实施“做大红海滩、唱响芦苇荡”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引领、项目拉动、资本注入、产业提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文化旅游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文化旅游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旅游重点景区品质进一步提升,文化精品创作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进一步丰富,休闲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十四五”末期,实现文旅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文旅产业成为全市重点支柱产业。
2、具体目标。
到2025年,①旅游接待人数实现年均增长15 %。②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2.5 %。③重点景区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5%。④直接旅游从业人数年均增长10%。⑤文艺演出进景区活动每年50场次。⑥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0%。⑦新增省级以上非遗保护项目和文物保护单位2个、特色文化遗产创意品牌3个。⑧新增3A级以上景区10家。⑨精品民宿床位数超过1000张。
三、“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一)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工程
“十四五”期间,将坚持创意设计引领、融合发展支撑,坚持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和延伸性,坚持重点项目做精做细,做大做强,推进集聚化、园区化、链式化发展。重点抓好红海滩廊道升级改造项目、辽河楹联博物馆项目、辽河水利风景区项目、辽河民俗博物馆文创项目、中央堡田园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含章湖度假区设施提升项目、文旅国际城项目、北旅田园冬季冰雪项目等45个文旅项目,以辽河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以大项目实施为支撑,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格局的关键节点,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专栏2:“十四五”期间重点文旅项目
所在区域
重点项目
项目类别
盘山县
绕阳湖水利风景区三期项目
湿地观光
水上红海滩项目
湿地观光
盘锦特产博物园销售基地项目
特产销售
盘锦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升级项目
红色旅游
沙岭战役纪念馆升级项目
红色旅游
太平街道种石园重彩馆项目
文化休闲
德胜镇特色采摘基地项目
乡村体验
高升镇特色采摘基地项目
乡村体验
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改造项目
森林旅游
华源酒庄葡萄酒生产线观光项目
工业旅游
柏氏米业大米生产线观光项目
工业旅游
双台子区
辽河碑林公园升级改造项目
文化休闲
辽河湿地公园基础设施项目
湿地观光
辽河水利风景区项目
湿地观光
辽河湿地博物馆项目
文化休闲
辽河湿地冰雪嘉年华项目
冰雪休闲
辽河动物园项目
文化休闲
辽河湿地灯会项目
文化休闲
铁东新区文旅集散中心项目
综合服务
“小红楼”旧址改造升级项目
红色旅游
鑫安源荷花种植基地项目
湿地观光
兴隆台区
胡家“悦享自然”生态农场项目
业态综合
辽河民俗博物馆非遗基地项目
文化休闲
辽河湿地“十里花溪”项目
湿地观光
百年福街升级改造项目
业态综合
辽河楹联博物馆项目
文化休闲
广厦艺术街服务中心改造项目
综合服务
广厦艺术街书画交流会展项目
文化休闲
引湿入城“千亩公园”项目
文化休闲
百里城市绿道项目
体育休闲
北方“候鸟”大学旅居项目
康养休闲
大洼区
红海滩廊道升级改造项目
湿地观光
蛤蜊岗“海洋牧场”项目
滨海旅游
含章湖度假区设施提升项目
滨海旅游
金帛海滩爱情小镇三期项目
滨海旅游
文旅国际城二期项目
温泉度假
北旅田园冬季冰雪嘉年华项目
冰雪休闲
红海滩湿地科学馆研学中心项目
研学科普
红海湿地温泉度假区项目
温泉度假
光合数字化未来农场项目
乡村体验
北窑葡萄采摘基地改造项目
乡村体验
中央堡田园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
业态综合
稻作人家民俗村民俗文化馆项目
文化休闲
二界沟排船博物馆项目
文化休闲
上口子民俗村“辽河渡口”项目
湿地观光
(二)实施产品体系完善工程
充分发挥滨海滩涂和芦苇湿地----地球“双肾”自然资源优势,依托“天下奇观红海滩”“渤海金滩蛤蜊岗”地理奇观,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旅游品牌,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培育文旅新业态和文旅市场消费新热点,增加多样化、常态化、全季化产品供给,形成10大产品体系。
专栏3:“十四五”期间10大文旅产品体系
产品体系
重点项目
项目特色
湿地观光
红海滩风景廊道
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核心资源为“天下奇观”红海滩等。
蛤蜊岗海洋牧场
国家现代休闲渔业基地、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最大的文蛤繁殖生产基地,核心资源为“涨潮为海、落潮为滩”地理奇观、野生贝类资源、海上休闲基地等。
鼎翔生态旅游区
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湿地森林公园,核心资源为芦苇荡、白鹭栖息地等。
滨海湖泊
金帛滩
国家AAA级旅游区、婚纱摄影基地,核心资源为滨海水域、人工沙滩、摄影工作室、海上游艇等。
含章湖
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单位,核心资源为含章湖水域、湿地花卉种植区、标准赛艇航道等。
绕阳湖
国家AAA级旅游区,核心资源为绕阳湖水域、荷花种植区、水鸟栖息地、芦苇等。
田园风情
七彩庄园
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特色景观名镇,核心资源为儿童游乐场、花卉基地、户外拓展、动物园等。
北旅田园
国家AAAA级旅游区,核心资源为滑雪基地、唐风古韵水街、特色民宿等。
绿水湾
国家AAA级旅游区,核心资源为辽河水上游、户外拓展、垂钓基地等。
鑫安源度假村
国家AAA级旅游区,核心资源为荷花基地、苗木基地、垂钓基地等。
温泉康养
红海湿地温泉
国家AAA级旅游区创建单位,核心资源为大型戏水乐园、温泉酒店等。
沁温泉
核心资源为温泉酒店等。
文旅国际城
核心资源为温泉酒店等。
民宿休闲
稻作人家民俗村
国家AAA级旅游区,核心资源为朝鲜族风情民宿、荣兴博物馆等。
新立镇
杨家村
核心资源为木屋民宿、谷仓民宿、认养基地等。
田家镇大堡子村
核心资源为精品民宿、稻田慢行系统、认养基地等。
王家街道石庙子村
核心资源为精品民宿、稻田慢行系统、认养基地等。
田庄台镇中央堡
核心资源为“水泥管子”民宿、非遗传承小吃、乡村文化街区等。
文化街区
广厦艺术街
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10大文化创意新锐园区”,核心资源为书画工作室、书画交流展厅、书画培训基地、创业基地、图书馆、文化馆、国际连锁酒店等。
辽河民俗博物馆
国家AAA级旅游区,核心资源为以辽河口文化为代表的地域非遗文创作品,世界技能大赛中国赛区培训基地、中国儿童故事培训基地和绿色食材供应基地等。
百年福街
国家AAA级旅游区创建单位、国家级产业扶贫基地,核心资源为全国贫困地区特产销售基地、蓝天城儿童体验馆、福街特色街区、福街夜市等。
辽河口老街
国家AAA级旅游区创建单位,核心资源为非遗项目展区、文化特色街区等。
研学科普
广厦艺术街
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10大文化创意新锐园区”,核心资源为书画工作室、书画交流展厅、书画培训基地等。
红海滩湿地科学馆
国家AAA级旅游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资源为河蟹基地、湿地科学馆等。
辽河碑林
全国唯一不断代的碑林展览馆,核心资源为历代名家书法碑刻、书法培训基地等。
鼎信百草园
国家AAA级旅游区,核心资源为中草药种植基地、中医药博物馆等。
冰雪度假
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凌穿越
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核心资源为中国最北海岸线、辽河口冰凌景观等。
中央堡激情冰雪季
核心资源为大型户外雪场、冰上娱乐场、特色民宿等。
北旅田园
国家AAAA级旅游区,核心资源为户外雪场、冰上娱乐场、特色民宿等。
疙瘩楼冰雪欢乐湖
核心资源为户外雪场、冰上娱乐场等。
乡村采摘
高升特色采摘基地
核心资源为草莓、香瓜等,提供绿色采摘、乡村休闲等服务。
得胜特色采摘基地
核心资源为葡萄、苹果、李子等,提供绿色采摘、乡村休闲等服务。
北窑特色采摘基地
核心资源为葡萄、热带水果等,提供绿色采摘、乡村休闲等服务。
白家特色采摘基地
核心资源为碱地柿子、草莓等,提供绿色采摘、乡村休闲等服务。
特产购物
盘锦特产博物园
国家AAAA级旅游区,核心资源为苇艺草编博物馆、大米博物馆、河蟹博物馆等。
红海滩特产中心
在建项目,核心资源为河蟹培育基地、大米产业园区等。
百年福街
国家AAA级旅游区创建单位、国家级产业扶贫基地,核心资源为全国贫困地区特产销售基地、福街夜市等。
田庄台传统小吃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核心资源为传统小吃、清真小吃、非遗项目等。
盘锦苇艺草编
核心资源为小亮沟苇编、田庄台编席、高坎苇编、辽河口稻艺文化等。
(三)实施行业数字化提升工程
1、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发挥5G技术优势,推进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高新技术在景区的应用实施,推动传统旅游在传播方式、表现手段等各方面创新,不断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到2025年,红海滩廊道初步建成数字化景区示范项目。4A级以上景区设置虚拟体验型项目。
2、推进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在5G框架下,构建实时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完善升级“好玩玩好”旅游平台,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服务要素,突出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等基本功能,满足优化分享、投诉、咨询等需求。到2025年,“好玩玩好”旅游APP客户端成为完善的盘锦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3、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声讯、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加强多终端应用开发,推进手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将各类数字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图片、音视频等传播到群众手中。到2025年,实现公共文化场所无线服务网络全覆盖。
4、推进智慧广电产业发展。
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应用,加快建立有线、无线、卫星混合覆盖的智慧广电综合传输覆盖网。积极运用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超高清(4K/8K)、沉浸声等新技术,创新电视节目与新闻节目形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智慧分析技术,实现新媒体监管业务的全内容实时监管。
5、推进广电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持续推进县级应急广播覆盖网建设,初步建成省市、县二级应急广播体系,力争全市应急广播全覆盖。推动广电公共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发展,由“户户通”向“人人通”,由大屏幕”向“多屏幕”跨越。到2025年,实现市、县(区)地面数字电视节目的全市覆盖。
(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工程
1、优化提升市县(区)公共文化设施。
统筹市域内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积极推动市县(区)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文化馆等提档升级,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有条件的县区积极规划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综合文化中心,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集聚区和辐射带动示范区。
2、加快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文化志愿者招募办法和管理制度,建立文化志愿者电子档案和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库,实现文化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有效对接。加强文化志愿者培训,着力提高文化志愿者服务水平,实现文化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常态化、规范化。
3、大力培育、扶持业余文艺团队。
建立业余文艺团队定期培训和考核评定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鼓励各县区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艺术水准的群众文艺团队,各综合文化站打造特色文艺队伍,村(社区)有业余文艺团队。在全市范围内评选示范团队和优秀文艺骨干,进一步激发基层业余文艺团队的积极性。
4、压实总分馆制改革责任。
完善以县区两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的服务网络,推进总分馆公共文化服务“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服务规范、统一业务培训、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考核评价”,推动总分馆公共文化服务科学有序、均等提供、高效运行。
5、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在坚持公共文化场馆公益性的基础上,鼓励文化场馆创新公共文化个性化服务。以广厦艺术街、辽河口老街等特色文化旅游街区为依托,推出面向公众的“文化创客空间”“创意工作室”等。鼓励经营性文化设施等向公众提供优惠或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或门票,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
(五)实施文化市场培育工程
1、积极培育文化装备制造业。
支持中蓝电子积极拓展移动设备摄像头用超小型自动变焦马达和镜头的设计开发和市场营销业务,以2000万像素的全球最小小头镜头生产为契机,巩固华为、OPPO、联想、三星等国内一线手机品牌客户,着力提高文创产业的渗透度和融合度,增强我市文化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2、积极培育文化会展业。
以广厦艺术街、辽河美术馆、辽河民俗博物馆、辽河碑林、红海滩湿地科学馆、中国楹联博物馆等为依托,承接、主办、联办国家级美术、书法大展,提升展会国际化水平。以中国国家书画联展、盘锦乡村振兴博览会等节庆展会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文化会展的配套及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水平。
3、积极培育传统手工制造业。
加快推进广厦艺术街、辽河美术馆、盘锦特产博物园等三大产业基地建设,扶持辽河民俗博物馆非遗项目基地建设。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文化艺术团体的扶持力度,振兴苇编、草编、木雕、刺绣、剪纸等传统工艺,擦亮“老字号”金字品牌。
4、积极培育演艺娱乐业。
整合全市演艺资源,壮大演艺中介机构,提高演艺市场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优秀演艺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引导文化旅游景区积极打造文化演艺节目。支持万达、大商等大型商业综合设施设立多种经营的文化娱乐综合体。扶持上口子高跷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推陈出新。
5、积极培育艺术品交易业。
按照国际现代艺术品的一级市场标准,依托广厦艺术街、辽河民俗博物馆等文化交流机构,在鉴赏、收藏、拍卖、交易及会展方面,精心打造国内一流的艺术品市场,成为全国一流的文化金融专业化交易平台。支持艺术品企业发展线上交易,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良性互动。
6、积极培育文化艺术培训业。
充分发挥广厦艺术街、辽河民俗博物馆等文化艺术培训机构、行业组织和社团组织的作用,举办世界性技能大赛、文化艺术博览会、文化艺术论坛等活动,重点发展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积极拓展全民文化艺术培训,着力打造文化艺术培训产业集群。
(六)实施考古非遗项目强化工程
1、强化非遗项目挖掘整理。
深度挖掘现有非遗项目,包括特色典型村落布局、传统民俗活动等区域性项目,挖掘整理全市“五老”:即老树、老建筑、老商号、老手艺、老习俗,找特色,推亮点;开展我市第七批非遗项目评审工作,挖掘发现一批优秀项目申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不断提升我市非遗项目层次。
2、强化非遗“文创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二界沟排船、苇艺草编及传统手工艺等辽河口地域文化资源,依托广厦艺术街、辽河民俗博物馆、荣兴稻作人家民俗村、排船博物馆等各类特色基地,打造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非遗文创基地”模式,推出特色文化遗产创意品牌,持续推动非遗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3、强化文物创意产品研发。
深度挖掘甲午末战遗址群、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盘山分队旧址(小红楼)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稻作人家、辽河民俗、辽河农耕等各类博物馆馆藏资源,鼓励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多种方式,推动文物创意产品的研制开发,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4、强化文化遗产宣传推广。
每年组织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纪念活动,开展非遗项目“四进”即进社区、进街区、进校园、进景区活动,切实强化文化遗产推广普及;完成《盘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出版发行,宣传推广上口子高跷、田庄台小吃、二界沟排船、盘锦苇画等优秀非遗项目,不断提升我市文化遗产影响力。
5、强化考古挖掘工作。
推动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工作,结合特定区域的区位条件、产业定位、建设项目等,开展文物勘探区域评估,推进评估成果与区域建设项目共享;依法科学组织文物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保证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有序合法;鼓励青年文物工作者积极参加全国考古工作培训教育和省内文物考古发掘等重大文物工程。
6、强化盘锦红色历史研究。
以盘锦义勇军代表人物张海天(老北风)被国务院认定为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为契机,深入研究义勇军红色历史文化,进一步收集整理盘锦义勇军史料及相关遗址、遗迹、建筑等情况;加强红色历史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盘锦义勇军纪念馆,充分展示、收藏、研究以张海天为代表的义勇军群体;依托特色红色遗址遗迹、文物文献等资源,进一步发掘、研究和整理,推动我市历史研究工作获得新发展。
(七)实施休闲体育利民工程
推动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城市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公园、社区文体广场以及足球、冰雪运动等设施建设,实现社区(村)全覆盖。通过赛事活动营造发展环境,开展普及全民健身活动, 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打牢体育产业稳步发展的根基。
专栏4:“十四五”期间休闲体育建设工程
项目名称
规划设计
具体指标
全民健身活动组织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落实《国民体质测定标准》。
到2025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
建立群众性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继续推行《盘锦市体育类社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资金奖补的办法》。
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
每年举办马拉松、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凌穿越国家级赛事活动。
到2025年,每个季度安排1次大型体育活动,每月组织4次有影响力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每年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不少于100场次。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实现全市社区、村全覆盖,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到2025年,每年实现15%的公共体育设施更新率。
加强鼓励社会成立体育类组织,推进体育协会建设,完善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到2025年,全市社会体育类组织达到200余家。
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到2025年,每年完成3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本满足全市各类体育项目的需要。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
通过组织开展赛事活动,优化体育产业发展基础环境,扩大体育消费市场。
到2025年,体育产业法人单位数计划发展到500家,从业人员25000人,体育产业增加值努力突破全市GDP的0.77%。
专栏5:“十四五”期间5大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规模
具体内容
辽河湿地春季徒步活动
10000
户外徒步
盘锦市广场舞大赛
10000
市级群体健身
盘锦市乒乓球联赛
10000
市级联赛
盘锦市“益久杯”企业篮球联赛
5000
市级篮球联赛
“全民健身日”群众体育汇演
10000
市级群体健身
(八)实施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完善工程
推动特色民宿产业发展,满足自驾游休闲市场需求。以北京至盘锦开通高铁为契机,依托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和道路客运站点,完善旅游集散和咨询服务体系,实现“半小时”到酒店、“一小时”到景区;适时规划建设城乡石油主题景观和水利主题景观,打造“购物+餐饮”综合型服务体,推出具有广泛市场吸引力的旅游精品线路。
专栏6:“十四五”期间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工程
项目名称
规划设计
具体指标
精品民宿
结合“旅游村”“美丽村”建设,利用现有农居,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民宿业。鼓励民宿产业特色化、个性化发展。搭建特色民宿推介宣传平台。
到2025年,打造金宿等级民宿20座,银宿等级民宿50座。
旅游集散和咨询服务
针对自游行客源市场,以北京至盘锦高铁站为核心,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火车站、车站、文旅特色街区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
到2025年,建成县域旅游集散中心4座,建成重点旅游景区旅游服务中心10座。
旅游交通
服务
以公共交通、自驾租车、旅游直通车等为载体,实现“半小时”抵达酒店、“一个小时”抵达景区。大力发展汽车租赁业,为自由行旅客提供预约租车、异地还车、线上支付等便捷服务。
到2025年,基本实现重点旅游景区公共交通覆盖率100%,旅游交通标识双语化100%。规范化经营旅游汽车租赁公司10家。
自驾车营地
加快红海滩风景廊道、金帛海滩、含章湖等自驾车营地建设,积极培育跨区域自驾车旅游。在向海大道、中华路、滨海路等沿线试点建设旅游驿站。
到2025年,建成自驾车营地5处。
旅游餐饮
服务
依托辽河民俗博物馆打造“辽河口渔家菜”品牌,强化地域餐饮服务品牌输出。在主要游客集聚区、主要景区和中心商贸区建设餐饮设施,拉动夜经济。
到2025年,建成特色餐饮街区、景区接待专区及团队餐厅10处。
旅游购物
网络
依托重点景区、文创产业基地、特色街区、宾馆酒店等平台,形成“购物+游览”、“购物+餐饮”、“购物+住宿”等形式的综合型服务体。
到2025年,建成各重点景区旅游购物店20座。
石油及水利主题景观
发挥盘锦----石油城市的传统优势,对城乡石油设施进行美化、亮化,打造城市主题景观。以辽河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推进辽河水利景区建设,打造水利闸站景观。
到2025年,建成全域石油设施主题景观20处,建成全域水利闸站主题景观20处。
工业旅游
依托辽河油田石油工业遗产、采油设备设施及精细化工、稻米加工等现代企业生产线,推出工业旅游线路。
到2025年,打造特色工业旅游线路2条。
厕所革命
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沿线、旅游集散地、旅游街区、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
到2025年,建成星级旅游厕所100座。
精品线路
进一步推进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强化域内文旅产品之间的互动,搭建合作互惠平台,打“组合拳”。
到2025年,打造湿地游、文化游、乡村游、民宿游、滨海游、研学游、体育游、康养游、温泉游等10大精品旅游线路,湿地游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精品线路。
(九)实施旅游市场营销工程
1、构建旅游品牌体系。
实施城市旅游品牌提升工程,进一步放大盘锦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整体推介“天下奇观--红海滩”旅游品牌形象。打造辽河口冰凌穿越等冰雪品牌、广厦艺术街等文化品牌、辽河民俗博物馆创意品牌、北旅田园等乡村品牌、稻作人家等民宿品牌、红海湿地温泉等温泉品牌、高升采摘基地等采摘品牌、百年福街等特色街区品牌,通过优化服务,形成盘锦旅游产品品牌体系。
2、拓展宣传营销渠道。
发挥央视、辽台、辽报等主流媒体作用,积极对接新浪、网易、腾讯等新媒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广泛布盘锦旅游资讯。提升“好玩玩好”智慧旅游平台宣传推介功能,强化与国内知名线上旅游企业合作,加大盘锦旅游宣传。发挥旅游专项资金和《引客入盘》奖励办法的激励作用,鼓励域内外旅行社千方百计 “引客入盘”。
3、策划文旅主题活动。
采取“旅游+文化+体育+农业”的模式,全季节开展10大文旅主题活动及系列活动,通过重点活动国际化、特色活动多样化、主题活动季节化的方式,将活动贯穿全年,破解冬季旅游瓶颈,以主题活动撬动文旅消费市场,积极“引客入盘”,形成“淡季不淡,四季不断”的新局面。
4、打造广播电视精品。
以《情定红海滩》为突破口,鼓励弘扬盘锦精神、提升盘锦形象、突显盘锦特色的正能量广播电视剧目创作,推出一批以中国最北海岸线、盘锦河蟹、盘锦大米、辽河油田建设等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精品。加大对公益广告制作扶持、奖励力度,积极争取专项扶持资金,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益广告制播,助推公益广告事业建设与产业发展。
专栏7:“十四五”期间10大文旅主题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等级
活动时间及地点
红海滩国际马拉松赛
国家银牌赛事
(1)活动时间:9月中旬
(2)活动地点:向海大道
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凌穿越
省级
(1)活动时间:1月初—2月初
(2)活动地点:红海滩风景廊道景区
辽河湿地春季徒步活动
省级
(1)活动时间:5月
(2)活动地点:辽河湿地公园
盘锦芦花节
省级
(1)活动时间:9月
(2)活动地点:辽河湿地公园
盘锦卧龙湖冬捕活动
市级
(1)活动时间:1月
(2)活动地点:湿地科学馆卧龙湖
盘锦农民丰收节
省级
(1)活动时间:9月
(2)活动地点: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园
盘锦乡村振兴博览会
国家级
(1)活动时间:9月
(2)活动地点: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园
盘锦河蟹节大米节活动
市级
(1)活动时间:9月
(2)活动地点:盘锦特产博物园
广厦艺术街系列文化活动
国家级
(1)活动时间:6月—10月
(2)活动地点:广厦艺术街
故宫无锡盘锦优秀文创作品巡展
省级
(1)活动时间:8月—9月
(2)活动地点:辽河民俗博物馆
专栏8:“十四五”期间四季文旅系列活动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
特色产品
春季:湿地观鸟主题
3月-6月
观鸟节、插秧节、开海节、赏花节、风筝节、田庄台庙会等。
夏季:绿苇红滩主题
5月-10月
采摘节、温泉节、啤酒节、烧烤节、儿童艺术节、海滨音乐节等。
秋季:稻香蟹肥主题
9月-11月
中秋赏月节、“辽河口渔家菜”美食节等。
冬季:冰雪娱乐主题
12月-3月
辽河口冰凌穿越、中央堡激情冰雪季、七彩庄园灯会、疙瘩楼冰雪嘉年华等。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全面落实辽宁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成立盘锦市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整合资源,把文旅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考核体系,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类要素综合调动的发展模式。
(二)加大财政扶持
发挥旅游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强化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投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建设。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和效果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实施产业惠民
推动红海滩风景廊道景区实施对本市市民免票制,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入园。鼓励重点景区对本市市民家庭游实行“三免一”政策。鼓励全市各类研学游基地向全市中小学生面费开放。落实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等场馆向本市市民免费开放政策。
(四)开辟融资渠道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旅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鼓励商业银行入驻文旅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开展金融业务。鼓励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方式扩大融资。鼓励以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和项目未来收益权提供质押担保以及第三方公司提供增信措施等形式,提高文旅企业融资能力。
(五)完善环境建设
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经济运行的依法行政和市场监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旅游执法机构,加强市、区、县、重点旅游景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全市旅游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引导旅游企业自觉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建立诚信旅游考评监督机制。
(六)壮大人才队伍
做好旅游人才保障支撑,引进和培养文旅兼通人才,成立旅游咨询专家库。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引进和晋升机制,提升行政管理水准。支持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培育各类旅游专业人才。重点强化导游队伍培训力度,培养建设一支素质优、能力强、体现盘锦新形象的导游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