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样板区为契机,用好“红绿金紫蓝五色卡”致力打造麻山镇卡法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蔗香镇蔗香村、郊纳镇八步村、平洞街道洛郎村、新屯街道新屯村四个州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努力在乡村振兴上开出幸福花。
红七军黔桂边委卡法连队支部遗址纪念馆 望谟融媒供图
“红文化”。麻山镇卡法村是红军卡法连队旧址,1933年3月,由邓小平、韦拔群等在广西领导的左江、右江起义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二十一师六十三团一营一连,在连长牙永平的带领下进驻卡法村,在这里建立了黔西南的第一个党支部,创建了黔西南第一个红色兵工厂。望谟县结合卡法村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2005年在卡法连队支部原址修建“红军卡法连队支部旧址”纪念馆,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去年望谟县做好规划,积极申报,已成功列入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第一批示范试点。
蔗香码头 邢贵龙 摄
“山水绿”。蔗香镇蔗香村是南下珠江水上的重要通道,依山而居、傍水而生,素有“黔桂锁钥、山水港城”的美誉。近年来,望谟县利用气候、地理等优势,着力以山水做文章,实施网箱养殖退水上岸保护生态工程,还“两江一河”上万亩的一江清水。如今湖面波光粼粼、鱼儿水面乱窜、水鸟湖面点水。山上积极发展芒果、油茶、火龙果、澳洲坚果、柠檬等精品果业,种植规模5.8万亩。蔗香镇在蔗香村倾力打造小镇核心区、水上游乐园、亲子运动园、农耕体验、农业观光、生态养生、民俗风情等项目,目前一座国家3A级康养旅游景区、省级重点打造旅游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的山水港城已逐步成型。
八步紫茶 黔西南日报图片库
“高级紫”。望谟县郊纳镇八步村的深山中,生长着一种茶叶,根、茎、叶、芽、果、花、汤、茶均为紫红的茶树,因大部分古茶树成群生长在八步村,故当地人称为八步紫茶,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已查出86262株。经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的检测,紫茶的花青素含量最高,是一般茶类的30至50倍,属于茶类中最高级品种。作为贵州唯一主产地的望谟县,立足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推动紫茶产业发展。注重在保护、培育、研发上下功夫,推动八步紫茶提质增效,打造紫茶品牌。目前,已拥有“古茶王”奖、“中国紫茶之乡”称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八步紫茶全县种植规模达2.5万亩,是全国其他地方紫茶面积总和的8倍多,郊纳紫茶小镇还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望谟县也依托“紫茶之乡”品牌,将紫茶产业列入全县“三果两茶”主打产业来抓,坚持党建引领、企业带动、村企联动,制定出到2022年发展建成5万亩茶园基地的规划,扎实推动紫茶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群众致富的“金果果” 吴彦岗 摄
“金色果”。早在1854年,望谟县平洞街道洛郎村就开始栽种板栗,村里几乎户户都有板栗树,后因缺少技术、人工成本上升、无产业链支撑,板栗树一度被放弃。但其独特的香、软、糯一直受民众的喜爱。为此,望谟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将板栗作为望谟“一县一业”主打产业,寻求技术帮扶、引进龙头公司,打造洛郎万亩板栗高产示范园。如今,洛郎村的板栗种植面积达1.7万亩,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7.2万亩,曾经被放弃的“刺猬果”,变成了农户致富的“金色果”。望谟板栗产业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板栗名县”称号。创建的“哆吉栗”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成为航空食品。因此,洛郎村成功列入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
绣娘展示才艺 吴建明 摄
“布依蓝”。望谟县是全国布依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说到颜色,布依族蓝色生态蓝靛染制的所有“蓝”布料已成为布依族文化的底色,新屯街道新屯村布依族特色非常显著,在农耕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等方面均有涉及。在文化传承方面,纺织、刺绣、扎染蜡染等手工艺传承技艺精湛。在传统节日保存方面,较为完好的主要有“春节”“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等布依族传统节日。在传承和发扬“说唱”艺术方面,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代表性,并先后获得黔西南州“布依说唱艺术之乡”“文明村寨”“文明村”“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目前已是国家3A级景区的新屯村更是紧紧抓住作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的机遇,全力打造布依“蓝”文化集聚旅游地。(韦新华 成彩银)
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周祥霞 黄崇星
本期二审:彭原清
编务终审:郭连军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国黔西南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http://www.qxnrb.com
官网:http://www.zgqxn.com
邮箱:zg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