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在1943年6月至1945年8月期间,大埔围村作为东江纵队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村里设有交通站、税改站和印制宣传单的工厂。为了保护游击队,保护家园,村民们屡屡齐齐出动, 团结一致,抗击侵略者。
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由中共大埔围党支部书记、抗战时期堡垒户肖好彩的儿子叶东波提议建立的,是为了保存大埔围红色记忆、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近年来,大埔围村立足新时代要求,先后投入近1亿元强化党建阵地、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建设,在原有革命遗址的基础上,相继修缮和建成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红色记忆馆。红色记忆馆包括“峥嵘岁月”“迈进新时代”“红色寻踪”“开启新征程”四大主题展览馆。
大埔围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实物、实例、实事为载体,通过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观一次展览馆、瞻仰一次革命烈士纪念碑、观看一场专题片、重读一段党章、参加一次宣讲报告会以及展开一次特色活动“6+X”流程,为广大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搭建起集具象化、情景式、体验式于一体的“沉浸式”红色学堂,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游学研学基地。
红色文化村建设的背后,是大埔围村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过去,大埔围村猪场密布、臭气熏天、破屋林立。自2012年开始,大埔围村开始集中整治个人承包的“散小乱”养猪场,同时整合盘活村前的80多亩丢荒地,引进“花海”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开始对村庄环境的美化与村庄发展的探索,给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带来了持续增长。短短七年,因“花海”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翻了五番。
2016年5月,大埔围花海向外推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赏花、看花。随着大埔围花海的不断经营,村民亦开始将自家闲置房屋利用起来,一个个发展成农家餐馆、农家旅舍、民宿等等,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据介绍,为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