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石成山,林木葱翠,
亭在土山之巅。
循级至亭心,
周望极目可数里,
炊烟四起,晚霞灿然。
携一毯设亭中,
席地环坐,守着烹茶以进。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沈复
日暮时分,再游沧浪亭,江南文人沈复与妻子芸娘烹茶赏月之闲情,此刻复现——《浮生六记》流传两百年后,花旦小生,低吟浅唱,一曲昆腔,令从前的故事翩跹至今日。
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沧浪亭演出,摄影:孙健
烙印在纸墨上的意趣与美好,在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的推演下,如影如幻,栩栩如生。被世人艳羡的烟火神仙,于顾盼生姿间,将苏式生活美学娓娓道来。
诗意生活在姑苏,心之所向无边际。古老园林里对酌吟诗依旧,百年老宅中浪漫天性释然,从沧浪亭中走出的沈复与芸娘,又向七里山塘去了。
姑苏七里山塘
人来人往熙攘如初,七里山塘回应着醉吟先生笔下的姑苏繁华。从“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到如今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古与今,变与未变,在时空流转间恣意盎然。
沿着山塘街一路兜转,行至阊门外广济路东杨安浜16号,明代吏部尚书吴一鹏的故居“玉涵堂”,伫立眼前。五百年古宅经时光浸染,不言自明道尽风霜雨雪,明媚鲜妍。
五百年宅院“玉涵堂”
四进、五进、小姐楼,三处古韵空间,承启悠悠文脉,引沈复与芸娘入室,衣袂飘飘,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经焕新改造的“玉涵堂”,今时名谓「山塘·浮生集」。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厅堂版与小酌版,在此开腔。自书中幻化而来的鲜活形象,从园林而出的沈复芸娘,就此安家。
「山塘·浮生集」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
人与景,共绘浮生。爱与美,如梦亦真。一面“水清沙白”墙,一道“琥珀茶棕”色,一抹“烟灰珍珠”景,古城焕新艺匠多乐士为《浮生六记》留出叙事空间。
多乐士艺术漆天鹅绒质感“烟灰珍珠”
穿行庭院之间,流连余音绕梁。纵横时空的生活卷章、兴盛于苏州的非遗昆曲、活态保护下的山塘古宅,交织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活哲学的当代表达。
是以为序。一切刚刚开始。
词客每鱼贯出小巷宽街,
诗侣每毕至在宴台席台。
各携着锦袋诗帛,
各携着慧织妙裁。
敢莫是天仙子玉咳,
敢莫是承露盘偷揩。
谈笑间歌起尘埃,这高情舟不载。
——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唱段
戏曲演员浓妆出场,还未放歌时,一身行头已让古朴典雅的空间释放出鲜活的生命力。「山塘·浮生集」四进,一袭青绿水色、一袍淡雅蓝灰,水袖浮动间,背后的“水清沙白”墙,应时应景,映画出灵动身姿。诗侣每毕至在宴台席台,一餐一食皆被美景染色。
「山塘·浮生集」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
移步换景,若是在五进处遇见沈复与芸娘,亦会有别样的情感体验。主体空间与顶部的“烟灰珍珠”色彩,同“琥珀茶棕”巧妙融合,天鹅绒质感流光溢彩,和隽永秀美的古董家具交映,再现姑苏热闹的酒肆街市之景,与跨越时空的姑苏繁华无声对话,指引演员与观众,一同“穿街过桥去”。
「山塘·浮生集」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
行至小姐楼,拾级而上,竹帘、屏风的围合,让空间兼顾私密与开放,艺术漆浮雕质感“北欧风格”,营造同古宅一样既古朴又当代的氛围。倩添蛾眉淡画髯,浮生有声亦有色。
「山塘·浮生集」空间
游浮生集,亦是游浮生。生旦的眼波流转间,观众的凝神贯注里,人与景一同营造的生活之美,贯通古今。
是夜月色颇佳,兰影上粉墙,
别有幽致。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
回到《浮生六记》原著本身,雅致风物、园林艺术、生活美学,尽在其中。月色、兰影、粉墙,几处微小的细节描写,便将作者的审美品位与情趣格调巧妙勾勒。
在沈复的笔墨中,这样的画面时有发生;在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的表演场景中,这份典雅韵味、清幽俊美,亦涉笔成趣——
延承《浮生六记》中的美与艺术,多乐士为「山塘·浮生集」古宅焕新项目公益赞助艺术漆产品及设计施工,释放出品牌对于色彩、文化、艺术的鉴赏力、设计力与创新力。
「山塘·浮生集」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小酌版演出 摄影:顾效
当一段段曲目唱响在庭院楼阁,被打动的不止有耳朵,还有全方位的视觉体验。昆腔唱词被翻译为更易理解的英文,双语字幕投射在天鹅绒质感的墙面上,穿越时空的唯美与浪漫萦绕身边。席间赏戏的观众不由感叹:“字幕墙上的那种绵软与光泽太妙了,和表演绝配。”
如此恰如其分的色彩妆点,展现在「山塘·浮生集」的不同角落——
「山塘·浮生集」
宅院入口处的“云母黑”与灰瓦白墙自成一景,引人推门而入。贯穿庭院前后的多乐士艺术色彩,以自然之美塑景,与古宅风貌相辅相成,与戏曲表演融洽无间。
多乐士艺术漆天鹅绒质感“琥珀茶棕”
五进空间中的主色——天鹅绒质感“烟灰珍珠”与“琥珀茶棕”交错构景,为昆曲表演铺开了波光粼粼的生动画卷;雅晶石质感“雪山裸岩”的加入,让场景的层次更加细腻鲜活。一楼走廊天花处的多乐士2023年度色“野麦黄”,起承转合,联结着建筑与自然。
多乐士艺术漆墙面与竹帘、屏风相互呼应效果
小姐楼中具有浮雕质感的“北欧风光”,以艺术化的色彩与肌理,成全空间的文化价值。四进中,雅晶石质感的“水清沙白”,以古朴清雅之调,映衬诗意盎然的空间、粉白黛绿的表演。
多乐士艺术漆雅晶石质感“水清沙白”
美妙浪漫的视听体验背后,多乐士的细腻与用心,有目共睹。专业色彩顾问多次实地踏勘,针对古宅原貌与文化背景深入研究,并与参与「山塘·浮生集」改造的设计师们深入沟通交流,为寻求空间色彩焕新的最佳方案。而多乐士对于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唱段的理解与参透,更使得空间最终呈现出的色彩效果与戏曲表演相得益彰。
人面桃花,是情景相映。浮生若梦,亦需艺术焕彩。
夏月荷花初开时,
晚含而晓放,
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
置花心,明早取出,
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
《浮生六记》之于苏州,更像是一本活化了的生活方式实录。从作者的目之所及,到日常的一蔬一食,无不诉诸着苏式生活天然的精致与惬意。
品茗即品生活,饮酒即饮苏州。
苏州,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文明的古城,也正是著作得以获得今日成就的根本所在。美景、美人、美物、美食,苏州的美之所以流传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源自底蕴,葆有灵魂。
「山塘·浮生集」非遗与古宅的当代碰撞,摄影:孙健
西抱太湖与无锡相邻,北和南通隔长江相望,吴文化发源于苏,良渚文化遗迹丰厚。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于此。苏州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滋养着中华文明绵延生长,充足丰沛的物质富足,也孕育了苏式精致生活的基调。
游园林、赏昆曲、听评弹……苏州人的闲情雅致,不止于沈复芸娘,也将发生在许多个苏州年轻人身上。
「山塘·浮生集」庭院 景色随四季变迁,摄影:余燕兵
“姑苏八点半”“江南小剧场”“江南小书场”……时空交错,传统的文化新生力量,为苏州夜经济为鸣奏出新腔调。苏州国际设计周、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串联起江南文化、当代生活与国际潮流的艺文活动,不断刷新着苏州名片。在这里,从坊间民意到政府导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都是势在必行。
以苏州文化为底的跨界联动,更让创新建立在传承之上,意蕴无穷。无论是将古典园林、小桥流水、吴门城墙等苏州文化元素运用于潮流服饰的设计中,还是让苏式糕点与潮玩IP联合共创,每一次古与今的互动 ,都是老少皆宜的文化再造。
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沧浪亭演出, 摄影:孙健
其中,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亦已成为非遗文化传承创新的范本。自2018年七夕在沧浪亭惊艳亮相,展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与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园林景观的“双遗联袂”,到今日,在「山塘·浮生集」中浓情开演,实现苏州古宅焕新与非遗文化创新的“琴瑟和鸣”,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