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就想到浏河古镇看看,只因为了解到郑和下西洋是从这里起锚的,七次都是如此。但直到今天(2023年7月30日)才成行,个中原因不一而足......在去古镇的前一天,稍作攻略,竟然了解到更深底蕴的浏河古镇:■ 堪称古老:远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镇”了,两千多年!■ 足够富裕:曾经,太仓占江苏经济规模的10%;而浏河古镇则占太仓的10%!■ 历史辉煌:在郑和下西洋时期,曾经有十几万人陆陆续续出入或居住在浏河古镇及其附近,从事国际贸易。想象一下,那时的古镇何等的热闹!■ 人才辈出:现代的朱屺瞻、吴健雄;古代的也有不少...;当然,每一个古镇都有一些出众的人才:既然富裕,便肯定会出人才的,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古镇概貌
从北门进入,沿着中心北街南下 --
街区非常干净:这是南方街区的特点,因为经常下雨,地面比北方要少了些尘土。前几天刚刚下过雨,地面更干净。来前的一天还预报着今天下午有雨。没想到一个巨大的太阳高高挂着。热!32℃呢!好在下午太阳偏西,建筑物下面已经有阴凉。
文化及历史介绍
韩世忠抗金的故事
三宝下西洋
长廊中间是吴健雄故居。比较遗憾,不开门。可能是在校区的缘故?
幽远的历史
路上游人很少:既因为天气热,也更是古镇的吸引力不大。
偶尔两个年轻人
在北街的南端偏东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妃宫了。
宫门玲珑古朴
进门的亭子间的顶棚,非常靓丽的古朴蓬画。有似紫禁城的风格。很新、很干净。可能是近期重新描过。
进门后,极富沧桑感的影壁墙,便把游者思绪拉回到了那个热闹的场景:我在想象,当时郑和前辈应该是非常威风凛凛地率领一众官员和船家,进进出出天妃宫,虔诚地拜过妈祖娘娘后,毅然踏上了远航的路程。
城隍庙中的匾额,字体非常漂亮:大气、灵动。
妈祖娘娘保佑世代百姓出海平安。是沿海渔民们的信仰。
门厅的海神
航海英雄自己也许并不能预料,他在中国人后世中的巨大影响,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的视野。只可惜,保守的明王朝加之后来的清王朝当政者,没有“世界”眼光,并且错过了几次可跟上世界的机会,以至于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人被外侮凌辱了一百多年!至今导致不少中国人还没有真正“站起来”!三宝亭坐落在庭院的西南角,稍有些冷清。
反光太厉害,看不清敕书里的真正内容。
后殿
东侧的碑墙。碑文可惜基本上被风蚀了,多模糊不清。
天妃宫不大,还比较精致。出宫门向南走的话,最后才看到天妃宫的牌坊。
看到优美的书法,留个影。
范公走到哪里,都会造福一方。也难怪当地的老百姓总是会以最传统而纯朴的方式,树碑立传,试图永远记住这位先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河西街的最南端的范公亭。
行程已经过半,游客发现:这个古镇非常古朴,并没有进行商业开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数人喜欢商业开发了的古镇,热闹,兼作逛街购物。相比之下,我本人更喜欢清净一点的:人少,不会被嘈杂扰心。静静思考,想象:在很远的古时候,这里曾经的人来人往。
一桥 + 一河
范公为百姓建立的水井,依然存在着。几百年来,人们受泽于范公的爱民之举。
整个古街浏览下来,大约就一个小时便可。花一个半小时开车过来,马上回去总不划算。到江边看看是个人的喜好。先到江滩湿地公园逛逛。公园还是比较大的,尽管天热,游人倒还有一些。环境不错。只是天太热,基本上没有遮光,稍许看看便离开了。如果天气不这么热,倒是可以小跑一圈。
更想去看看的是阅兵台,凭吊为民族独立及尊严而战的先人们。阅兵台在浏河入江口的东侧,离古镇有几公里。本估计着阅兵台没有什么人。但到了后发现,人巨多。不知为啥。纳闷:都来看阅兵台?-- 感觉不像是,很多人没有去研究那段历史。另外,阅兵台应该不是很大的地方,也难于开拓成旅游景点。
从停车场再向前走,大概知道了游人多的原因了:感情是趁江水落潮时,在泥滩里抓小鱼小虾。作为在海边生活过的人,不怎么理解这种乐趣:天灼热的很,在泥巴里战高温,不少小朋友的鞋上都是泥巴。附近可玩的地方太少了呀!
从岸堤继续向东走,先是看到这样一个水泥墩:难道这是阅兵台?
背面
不远处还有一个一样的设施,用架子包裹着。
背面
后来遇到一位热情的保安大哥,问,这是“阅兵台”吗? -- 他说不是,这是碉堡,抗日战争时期留下来的。这里没有具体的介绍,就不知道是哪个时期建造的了。应该是当年两次的淞沪战争时期的堡垒。堡垒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屈辱而悲壮的年代:那些我们的先辈们,为了抵抗日寇,可能不少人都牺牲了。一代代人的奋斗与牺牲,才最终使我们的国家独立与完整,保留了中国人的血脉与尊严。淞沪战争,尽管上海最后失守,依然是中国人奋勇抗争的壮歌!!!从堡垒继续向东一百米左右,才是古阅兵台。喜欢历史的人们应该知道宋朝时期的民族英雄韩世忠。这便是当年韩世忠将军率军抵抗金军入侵时的誓师阅兵台。面积不大的阅兵台,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似乎能够听到韩元帅和梁夫人,慷慨激昂地战前训话;看到梁夫人擂鼓助威,指挥舰队战斗在黄天荡,一举歼灭南犯金军!
人类自诞生起,族与族,国与国便淹没在你争我夺的纷争中;中国人似乎的确不怎么具有外拓的习惯,在与外族的纷争中,多处于比较被动的态势。但有幸的中国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在外侮迫近时,总有那些为着族群、民族、国家而慷慨赴死的人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感念为之奋斗的勇士们!有生之年,会再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