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红岭 B. 绿岭 C. 黄岭 D. 园岭
2.A. 上西村 / 下西村 B. 上湖村 / 下湖村 C. 上水径 / 下水径 D. 上梅林 / 下梅林
3.A. 白石洲 B. 白石头 C. 白龙马 D. 白石龙
4.A. 水贝 B. 田贝 C. 湖贝 D. 海贝
5.A. 水光 B. 珠光 C. 茶光 D. 湖光
想知道答案吗
先不告诉你!
大家有没有觉得深圳地铁名
很多听上去都很奇葩啊
比如翻身、八卦岭、晒布.....
这些名字也太随意了吧
每次听到报站名都想笑!
只是没想到!
这些地铁名原来大有来头
真不是随随便便取的!
【车公庙站】
车公原来是个人?
记得我第一次在车公庙换乘的时候
对它的唯一印象就是大
实在是太———大了
感觉比一个公交站都远啊......
作为深圳地铁站辐射圈实力
排行前五的车公庙
它的来头真的不简单
车公庙那里
很早以前是水田一片,古名叫甜水坑
以前那儿真的有一个庙宇
叫车元帅庙
用来供奉车大将军
这个车大将军就厉害了!
相传啊
车大将军为南宋时期人,籍贯江西南昌
平定了江南之乱
人们为纪念车大元帅的功德
于是筹资建造了车公庙。
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庙宇已不见踪迹
只留下了这个地名
而且香港也有个车公庙站
据说和深圳有着深厚的关联哦~
【翻身站】
真的是翻身做主人的意思!
每次听到翻身站这个名字
就感觉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深圳这么现代化的城市
还有如此“土气”的站名
翻身农奴把歌唱......
这个站名不会真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答案还真的是!
上个世纪30年代
翻身村所处的区域还是一片海滩
一群人在海上以打鱼为生
后来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人口聚集的村庄
解放后人们在翻身、劳动、共乐、和平等名字中
选了翻身作为村名
为的就是纪念历史!
" 解放了嘛,渔民们翻身做主人了。"
以后看到这个站名
想到的应该会是那些
努力劳作、艰苦奋斗的祖祖辈辈们吧
【八卦岭站】
不是你想的那个绯闻八卦......
一个地名叫这样的名字
想不让人八卦都难吧
要不要买两斤瓜子搬个小板凳啊
不过呢
这个八卦可不是绯闻八卦的那个八卦
更不是八卦阵的八卦
说来还很有历史渊源
据历史记载
笋岗北面有座牌榜山
在古汉语发音规则里
" 八卦 " 与 " 牌榜 "
是同声母、同音
而八卦岭就在牌榜山脚
所以" 八卦 " 很有可能是 " 牌榜 " 的音讹
是不是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啊~
【六约站】
在客家话中," 约 " 有联合之意
" 六约 " 即指此村由 6 个小山村联合而成
有客家村民联合起来共存共荣之意
▲
六约村旧照
那好好的为什么要6个村手拉手心连心呢
原来是源于一场 " 本地人 " 与 " 客家人 " 的族群冲突
" 本地人 " 与 " 客家人 "打架
“客家人”打输了
于是决定联合起来,共同依存
当然啦,这都是五六百年前的事啦
如今,不管是" 本地人 " 与 " 客家人 ”
来了就是深圳人~
【白石洲站】
来深落脚的第一站
来深圳的人
没有不知道白石洲的吧
几乎大部分来深打拼的人都曾在这里住过
许多人谈起来或多或少都有一种“白石洲情结”
只是没想到这个名字的来源
竟然只是因为一块大白石......
200多年前
这里还是一个叫万家洲的小渔村
村子的南面就是深圳湾
村后的小山顶上立着一块大白石
因此得名 " 白石洲 "
千万别小看了这块白石啊
围绕着这块大白石
附近的村子也分别得名 " 上白石村 "、" 下白石村 "
而且大白石对现在道路命名的影响也很大
如今从蛇口呈弧形一直延伸到锦绣中华之南的大道
就被命名为白石路
是不是很厉害啊,我的大白石!
【上下沙站】
或许,你听过流沙河吗?
不知道为什么
每次一听到什么上沙、下沙、大沙河之类的
总会想起《西游记》里的沙和尚
他的那条河不就是叫流沙河吗
难道
这里面还有渊源?
当然这只是我的胡乱猜测
实际上它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深圳的地名当中
有不少带 " 沙 " 字的地名
如 " 上沙 "、" 下沙 "、" 沙头 " 等
这其实与当时的地理特征有关
古时候这些村落近海
海水把这里冲积成很大的沙滩地
而村子建立在沙地上
便都围绕 " 沙 " 来取名
仔细想想
这样的取名方式也是相当随意了啊......
【晒布站】
这里的人是不是每天都晒布啊?
如果要列一个奇葩地铁名排行榜
晒布绝对能进前三
实在是想不通啊
很久以前也有关于晒布的段子,
深圳一对情侣第一次出来约会,
男生问:“我们去哪?”女生说“晒布”
男生说“不晒”, 然后他们就分手了...
阿白一直都很惆怅,
为什么会有一个站名叫晒布啊
是不是这里的人天天都要晒布啊......
没想到,真的是啊!
新中国成立前
居住在南塘村的人除了种田
也经常到深圳墟上做些小买卖
村民用粮食、柴火、手工艺品
换回衣服、布料等日用品
但深圳的夏天阵雨多
一些从皇岗、布吉那边挑过来的布
经常会被雨淋湿
而现在深圳中学的体育场旁边
当年还是一个小山丘,非常适合晒布料
久而久之
这个小山丘就被称为晒布岭
人们扛着布去晾晒的道路
被称为晒布路
还有一种说法是
之所以要晒布
是因为布行的人从农村收来土布之后
要由染布行染色
染完之后再敲洗
敲洗之后就需要晒干
因此才会有 " 晒布 " 一名
总之,不管怎样
是因为“晒布”而得名是没错啦
所以现在晒布站的设计
也充满了传统的民俗气息~
原来车公是个人
晒布站真的晒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