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您的胸口有一颗黑痣,但奇怪得很,怎么穿着两层衣服还能看见?”“不是两层,而是五层丝质衣服啊!”这是传说中的唐代官员和一位阿拉伯客商的对话,客商为中国丝绸之薄惊奇不已,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丝织水平的发展高度。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成为古书上记载的“薄如蝉翼”、“轻若烟雾”最好的证据。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一共两件,除了直裾素纱褝衣外,还有曲裾素纱褝衣,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衣重48克,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据了解,素纱襌衣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其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纬密度每厘米就有40根至50根纱。透空率为75%左右,每平方米纱料仅重15.4克。因其密度较为稀疏,孔眼里充满织物的表面。同时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这也就是为什么素纱襌衣如此之轻薄的原因。“旦”全称旦尼儿,是丝织学上对织物的蚕丝纤度专用的计量单位,每九千米长的单丝重一克,就是一旦。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经测定,素纱襌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度发展,实乃中华文明、楚汉文化之骄傲。
曲裾素纱褝衣
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一研究所复制这件总重49克的直裾素纱襌衣。但该研究所复制出来的第一件素纱襌衣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专家共同研究才找到答案,原来现在的蚕经过进化,体型比几千年前的要大许多,吐出来的丝明显要粗、重,所以织成的衣物重量也就重多了。于是专家们着手研究一种特殊的食料喂养蚕,控制蚕宝宝的个头,再采用这些小巧苗条的蚕宝宝吐出的丝复制素纱襌衣,终于织成了一件49.5克的仿真素纱襌衣,这一研究整整耗费了专家们13年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