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赵冰
游历一座城,许多人的第一站往往会选择走进当地的博物馆。在这历史交汇、文明璀璨之地,也许你不经意的一眼,便是时光万年,沧海桑田。
从上个月开始,观潮君化身湖南各市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以它们的视角,走进“博物馆里的湖南”,感受一场跨越历史长河、足迹遍及三湘四水的特别之旅,并通过藏于博物馆里的众多历史“亲历者”,从另一个维度真切感知湖南。
▲11月6日,省委书记沈晓明来到湖南博物院,了解文物展陈等情况。(图源:新湖南)
湖湘万年,何以湖南
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石斧、石铲等新石器时代人类工具,象纹大铜铙、商代鱼纹铜罍、豕尊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中脯王鼎、汉马钮铜錞(chún)于、湖南最大的滑石猪、三管佩刀跽坐铜俑等从战国、两汉时期留存至今的物证……在湖南各地的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文物保护单位里,散布着数百万件(套)文物藏品,它们静默如时间流逝,却从历史长河的那一头带来了往日人类社会的消息。
距今约50万年前,手拿“大尖状器”石头的先人,将新捕获的动物切割开来,分而食之;
▲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的水稻遗存,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图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网)
约1.2万年前,湖湘先人已在开垦的土地上进行水稻种植,发展农耕文明,脚踏大地、辛勤劳作,构筑着鱼米之乡的雏形;
约6000多年前,现今发现“中国最早的城市”矗立于湖南北部城头山的水草丰茂之地,人们在这里建造起成规模的水稻田、城壕系统等,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开始变得清晰、有序;
约3000年前,商王朝的军队一路南下,开疆拓土,也将中原文明带至洞庭湖以南,在湖湘大地上演一场场战争与和平、一幕幕爱恨情仇……
器以载道,物以言志。述说一个地方的历史,不能空谈。
▲藏于常德博物馆的滑石猪。
文物,作为见证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让人类历史有据可考、有证可查,也让今天的我们,可以有依据地去想象古时社会的运转方式和古人的生活,更可以有底气地沿着历史脉络,追溯湖湘文明之源,展示、彰显湖湘万年,何以湖南。
▲藏于株洲博物馆的原始青瓷瓿。
湖南为何被称为“鱼米之乡”,此次“博物馆里的湖南”其实就揭晓了答案。
在此轮“出镜”的“镇馆之宝”中,不乏“猪”和“酒器”。有猪造型的生活用品和陪葬品,说明湖湘先民已经在养猪;出土的“酒器”则说明湖湘先民在酿酒。
▲藏于湘潭市博物馆的豕尊(复制件)。
对于农耕文明而言,能够饲养大型牲畜、能够酿酒,证明早在几千年前,湖湘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就已经相对发达,有足够的剩余粮食来进行转化,“鱼米之乡”可谓名副其实。
▲藏于岳阳市博物馆的商代鱼纹铜罍。铜罍上的“米”字纹和鱼纹,印证了湖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知晓来处,方能行稳致远。近年来,“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国家、社会和个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体现。
观潮君了解到,截至目前,湖南充分利用全省182个博物馆,年均开放湖湘文物陈列展览400余个、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万余场。
其中,《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等35个陈列展览先后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等奖项。
湖南博物院年均参观人次达300多万,成为“湖南会客厅”,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游客上亿人次。
当你走进湖南的一座座博物馆,便能深入一段段人类历史,你可以从这里拨开历史烟云,感受地域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