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这件器物是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名叫商皿方罍(léi),是铸造于商代的一件青铜器,当然也是国宝级文物。2018年最火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就针对这件大型青铜器,以“身首合一、完罍归湘”为主题讲述了它的传奇故事,令人感慨万千。商皿方罍现在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湖南人 · 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内。
商皿方罍为什么“传奇”?节目中又为什么会以“身首合一、完罍归湘”来讲解这件国宝呢?
因为它的两个部分罍盖和罍身曾经分开了近一个世纪,罍盖留在国内,罍身漂泊海外,几经波折,最终于2014年6月28日才合二为一,完璧归赵,回到了湖南,永久珍藏在湖南省博物馆。
皿方罍的问世也是偶然,民国八年,即1919年,湖南桃源县水田乡茅山峪农民艾清宴意外挖出这件青铜器。1924年,益阳商人石瑜璋从艾清宴手中购得皿方罍器身,从此,器身和器盖就分离了90年。1928年,皿方罍器身的照片出现在法国学者乔治·苏利耶德莫朗所著的《中国艺术史》中,同时介绍了收藏者:包尔禄、姚叔来、卢芹斋等人。
1930年,日本收藏家浅野梅吉购得皿方罍器身,一直收藏到1950年,罍身照片收录进他的遗稿《中国金石陶瓷图鉴》。后来皿方罍器身辗转到日本藏家新田栋一手中,新田栋一应该是十分喜爱这件宝贝,收藏了51年。
而皿方罍顶部的罍盖则一直在国内,当年发现他的艾清宴把罍盖交给当地的一所学校抵学费,校长发现了罍盖上面的铭文,并且判断这是一件商代青铜器。1925年,器盖被当地驻军团长周磐以三千银元强行购得,直到解放后的1950年,周磐在昆明被捕,交出了皿方罍器盖,1956年,器盖和相关材料移交到了湖南省博物馆。
1992年,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在日本收藏家新田栋一家中见到皿方罍器身,确认其与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器盖为一套。 2001年,皿方罍器身出现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上海博物馆曾想回购,参与竞拍,但是失败了,最终由一位法国买家以924万美元得到,创下了当时中国青铜艺术品拍卖价格之最。
商皿方罍的罍盖和罍身一直到2014年终于合体,当时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计划再次拍卖皿方罍器身,湖南省各级政府联合湖南文博界、企业界和收藏界组成代表组团赴纽约进行洽购,经过艰苦谈判最终达成协议,皿方罍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它的家乡湖南,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商皿方罍精美大气,高84.8厘米,罍身高63.6厘米,罍盖呈庑殿顶形,罍身作长方口,直颈,高圈足。全器以云雷纹为底,上面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四面边角及各面中心均装饰突起的长条钩戟形扉棱。器盖铭文为“皿而全乍父己尊彝”;器身铭文“皿父乍尊彝”,因此得名皿方罍。
商皿方罍铸造于3000多年前的商朝晚期,是高级贵族皿氏族人为了祭祀父辈先人而铸造的青铜重器,工艺高超,体现了古人对宗室血脉的敬重之情。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卓绝的铸造技术摄人心魄,被誉为“外形与内涵”兼具的“神品”,堪称“方罍之王”,是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
根据考古研究,皿方罍的规格、纹饰和铭文属于殷墟风格,当时的湖南地区青铜铸造技术还没有达到如此水准,因此判断这件商皿方罍是中原商朝人南迁时带入湖南的,我们看到的色泽黑亮的“黑漆古”需要在腐蚀酸的环境中埋藏千年以上才能形成,因此,皿方罍也反映了当时中原人口南迁入湘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如今,游子归家,商皿方罍已是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含义早已超越了器物本身,是中华文明和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绝佳见证。
对中国历史、三湘文化历史和青铜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长沙市湖南省博物馆参观。凭身份证免费入馆,每周一为闭馆日,其它时间每天上午9:00至下午17:00开放,16:00以后只出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