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今的驼山石窟仅存大小石窟 6处,造像638尊,然而就是如此小规模的石窟群却可以称雄于东部,成为山东境内现存最大石窟,早在1988年就入选了第三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在我看来青州驼山石窟第一大特色就是其展示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在石窟中我们可以看到波斯人的模样;第二大特色就在于呈现了隋唐时期造像的艺术;第三大特色在于佛道共存的宗教文化。想要看到青州石窟的造像其实并不容易,从青州站打车大概40分钟到达景区门口,接着步行大概30多分钟才能到达石窟群。
驼山石窟第一窟为唐代典型的方形平顶窟,窟内正中的坛上立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尊像,主尊释迦摩尼面容饱满,头部肉髻高耸,颈部配有莲花瓣项链,身穿右袒肩式袈裟,呈结跏跌坐于莲花座上。
相比之下我个人更喜欢两侧的菩萨,面容同样饱满,但项链和璎珞更为精美和复杂,长裙轻薄贴体,呈现出雍容华贵之态,长安三年李怀膺造的题记,记录了它是驼山石窟中最晚的造像。
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驼山石窟中开凿于隋开皇年间的第2窟,同样为方形平顶窟,窟内设有一坐佛和二菩萨。主尊手施无畏印与与愿印,呈结跏状坐于莲花座之上。
左右两侧的胁侍菩萨同样非常精美,璎珞精美、体态优雅,呈现出隋代造像的华美。窟门两侧塑有两尊力士像,力士赤裸上身,手执兵器,好一副威严的形象。
不过在我看来第2窟最为特色的地方就在于东侧崖壁上的一尊供养人,和很多地方看到的供养人不同,这尊造像窄袖大衣,俨然是一副波斯供养人的模样。
佛座上刻有“像主张小叉敬造”,“像主叉妻吕敬造”,“比丘尼光供养”等题记,证明了该窟龛的开凿年代大致在隋开皇元年至开皇三年间。
比第二窟开凿时间更早的还有第3窟,为驼山石窟最早开凿的尖拱形顶石窟,属于北周末年。高7.5米,宽4.5米,深6米,基坛高1.2米成为了驼山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龛。
窟龛中间佛坛立有一佛,高约6米是山东现存最大的佛像,面容清秀褒衣博带大衣带着浓浓的隋唐风格。
两侧菩萨眉目清秀,长裙拽地,璎珞比起1-2窟相对简单了不少。菩萨身后的千佛小龛非常壮观,远远看过去可以看到每个小龛中均有人名题记。
其中佛龛基部的“大象主青州总管柱国平桑公”题名最为特色,印证了该龛开凿年代为北周末年,开凿人为当时的青、荆二州总管的韦操。
和前三窟相比,后面的4-5窟不论是规模还是造像精美程度都要逊色不少,第四窟为开凿于隋末唐初的平顶小型窟,造像风化严重,但依然可以看出1佛2菩萨的形式。第五窟同样风化严重,虽然没有开窟题记但从造像风格中我们大致判定应为隋代遗存。
相信大部分游客看完青州驼山石窟后都会觉得有些失望,因为它看起来太过于寒酸,尤其是当你看过了云冈和莫高窟之后,这种感受会更明显。然而作为中国石窟重要的遗存,青州驼山石窟同样在石窟历史中留下了辉煌的一瞬间。(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
青州驼山石窟旅游贴士:
旅游门票:80元
怎么去:驼山石窟没有公交直达,想要乘坐公共交通的话,可以在市区乘坐11路公交到下圈村站,然后步行3-4公里才能到达。个人更推荐大家打车前往。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