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病重的时候很多社员都退社了,到我接手的时候,原本30多户就只剩7、8户了。”没有经验,缺乏资金,社员不信任……面对重重困难,这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表现出异常的坚毅,她每天早上5点多钟起床,全身心扑在草莓地里,边看、边种、边研究,垄地、搭架子、浇水、施肥、观察草莓生长和病虫害防治情况……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那会儿连睡觉做梦都在搭架子、做记录。”王倩笑着说。
在王倩的努力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曹村草莓合作社逐渐步入正轨,合作社草莓种植面积从50亩扩展到1500多亩,社员收入从每亩约3万元增长到每亩8万元左右,合作社规模也从原来的7、8户增长到200多户。
钻研技术,“曹村草莓”享誉国内外
青岛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位于风景秀丽的崂山西麓、城阳区夏庄街道。在崂山的水土滋润下,自古以来,夏庄被誉为“瓜果之乡”和“蔬菜之乡”。王倩说,她从小就跟着父亲下地,长年的耳濡目染,让她学到了许多关于草莓种植的知识。“但真要搞专业化合作社,只靠原有知识积累和查阅资料还远远不够。”因为地理位置优势,王倩的草莓合作社与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农科院建立了产学合作基地,共同研发新品种、新技术。
为了破解草莓生产中采收断档的行业难题,王倩与“中国草莓之父”姜卓俊教授合作,通过低温控制促进花芽分化的方法,研究开发了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新技术。这一技术实现了草莓10月至11月超早熟上市,比现有栽培技术提前两个月收获,一举破解了我国7至11月份无草莓成熟收获的瓶颈问题,填补了我国草莓生产技术的空白。“单这一科研成果就能为合作社社员每亩地至少增收2万元。”王倩自豪地说道。
和很多传统草莓种植大棚不同,在曹村草莓合作社大棚里,一个个一米来高的三角架树立在棚里,三脚架的两侧长出密密麻麻的草莓苗。据王倩介绍,这是合作社从丽水农科院引进的草莓气雾化栽培技术。“这种技术不需要土壤,节省空间,单位种植面积所种植的苗,是普通栽培方式的5倍。而且生长速度,产量也是普通栽培的5倍。”
此外,王倩还自主研发了“杠六九西红柿周年生产栽培技术”,让青岛市民在一年四季中都能吃到地道、新鲜的“杠六九”西红柿。由她主持研发的《一种具有移动功能的草莓种植塔型架》《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西红柿支撑架》等7项新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先后引进脱毒草莓、水果黄瓜、番茄树等新品种20余个,推广应用草莓气雾立体栽培技术、扑食螨防治红蜘蛛等新技术10余项,提高了果品、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依托技术创新和品种引育,“曹村”牌草莓不仅成为青岛市农产品的一张特色名片,也在全国打响知名度。不仅如此,“曹村草莓”还逐渐走出国门。乘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的东风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2018年5月,王倩在塔什干成立了“金陆农业产业园”。原本当地的草莓只在5月份成熟且成熟期只有20天,但在王倩的草莓种植园里,草莓可以从12月下旬开始成熟且成熟期长达6个月。
带富一方,小草莓干成大产业
在王倩的设计版图里,扎根土地生发出来的创业之树,早已不是农产品生产销售这么简单的“一枝独秀”。“我们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