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红滩绿苇、观壮美稻田画、坐稻田小火车、打卡古渔雁部落、看日出日落……位于大洼区赵圈河镇境内的国家5A级景区——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这里长度约18公里,以红海滩为特色,以湿地资源为依托,以芦苇荡为背景,加上数以万计的水鸟和一望无际的浅海滩涂,成为一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生态风景廊道。
红滩绿苇。大自然,犹如一位神奇的画师,在此挥洒出无尽的魅力与神韵。那广袤的湿地,悠悠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声声召唤着人们去感受、去领略。近年来,景区人气兴旺,游客纷至沓来,热闹非凡。
厚植底色 铸就生态样板
“我特别喜欢红海滩的自然风光,这里的碱蓬草和芦苇荡太美了,每年我都会来几次。”来自沈阳的李先生感叹道。多年来,景区持续推进湿地保护和碱蓬草修复工程,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等合作开展科研。通过潮沟疏浚、人工降滩、碱蓬草补种植等措施,改善土质和生物链。湿地修复切实维护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景区内候鸟、留鸟数量明显增多,许多丹顶鹤变“过客”为“留客”。经过保护和修复,景区碱蓬草覆盖面积由2018年的2000亩扩大到2024年的28000亩,实现18公里碱蓬草基本全覆盖。
红海滩风景如画。
“以前只知道红海滩美,没想到现在周边村民也跟着沾了光,吃上了‘生态饭’,腰包变鼓了。”游客王女士说,生态保护不仅让景区更美,也让附近村民受益。村民有的在景区工作,有的经营农家乐,日子越过越好。景区以生态资源为依托,推动绿色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成为带动全域旅游的新动力。
业态丰富 点燃发展引擎
“红海滩的游玩项目越来越丰富了,每次来都有新体验。”游客赵先生乘坐着稻田小火车兴奋地说。景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优势,围绕四季不同时节的特点,打造“全时、全域、全季”旅游业态,突破“门票经济”,推出众多惠民活动。构建“文化+旅游+消费”模式,打造了红海滩水稻公园、湿地之镜、稻田小火车等30余种特色项目,实现海陆空全方位观赏,让游客尽享自然之趣。
游客在打卡点拍照留念。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副总经理姜晓非向记者介绍,一直以来,景区深入挖掘湿地、古渔雁、稻作等文化,举办“盘锦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凌穿越”“红海滩音乐节”等特色活动,现已形成品牌体系。接下来开展的“湿地音乐季——大美红海滩”,不仅有知名艺术家和辽宁大剧院YOLO乐团,还有美食集市等,打造一体化旅游目的地,实现月月有主题,天天有惊喜,持续盲盒宠客模式。与此同时,线上线下大力营销,吸引媒体关注,网络曝光量超10亿。
服务升级 注入活力源泉
“来这里旅游,感觉服务特别贴心,什么都不用操心。”一位带着孩子的游客笑着说。景区注重综合管理服务,创新“四新一体”质量管理和“五员一体”服务模式,提升员工服务意识。以游客满意为宗旨,运用多种管理工具,提高服务质量。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为游客创造优美环境。借助科技力量,对接5G等技术,打造“好玩玩好”盘锦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平台,整合域内景区、酒店、美食、特产等业态资源,搭建智慧指挥中心系统,运用网络平台系统,对景区票务、办公、应急处置等实施智慧化管理,300余个摄像头监控景区内各景点及游客动线,实现了服务质量的全过程追溯,让游客更舒心、放心、省心。
游客在了解红海滩。
以稻为媒 引领农文旅兴
景区“稻梦湾”景点处有着一望无际的稻田,在这里可以看到以田为“纸”,执稻为“笔”,将艺术“种”到田间的壮观,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游客来此打卡。
今年稻田画以“‘爱我中华’‘初心如磐·征程似锦’”为主题,抒发了对祖国浓烈的热爱、眷恋与忠诚之情,以及展现我市建市40周年发展历程、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喜迎各方宾客的热烈情怀。
游客登上观景台,欣赏稻田画。
游客登高远眺不禁感叹:天海相间的大地生态艺术,独特的稻作文化,将艺术氛围与稻梦空间深度融合。这一举措不仅将景区扮靓,为文旅融合增添色彩,还打造了一张富有内涵的旅游名片,更是我市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对祖国热爱的独特创意。
近年来,景区充分运用“稻田+”,建设红海滩水稻公园,并围绕稻田画区域,打造生态立体农业模式,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生态高效”发展。在体验稻作文化的同时,景区还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娱乐项目,研发农耕体验、一米生命等研学课程,并开展稻田捕虾蟹项目,不断拉长产业链,持续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融合发展 描绘全新蓝图
“高空滑索、高空自行车、网红电动车、酷炫机车谷……红海滩的发展真是越来越好了,期待未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