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钱成熙
【编者按】许多人都会好奇,地质工作者怎样看待世界?他们的日常又是怎样的?身为地质工作者的叶山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他曾先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理系和密歇根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擅长GIS、空间分析、构造地质及岩土力学,也参与历史地理学和人文地理的科研项目。目前在塔尔萨大学进行岩土力学及石油地质的研究。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你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经常需要野外工作么?
地质学其实有许多分支。我目前从事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用有限元模拟的方式进行岩土力学和构造地质的研究,二是利用GIS(地理信息科学)和空间分析来研究开采石油引发的人造地震。这两个方向要么是建立数值模型,要么是处理数据,因此和研究别的方向(比如沉积学、矿物学、古气候等)的同行们比,我去野外的机会其实算少的。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去野外,比如我要去野外做实际观测和取样,来验证我的数值模拟结果;或者有时是团队项目,和很多别的方向的人一起去同一处,每个人负责自己的方向等等。
为何会去学习地理和地质呢?它们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虽然地理和地质都是我的专业,而且我现在研究的方向之一是两者的结合,但它俩的差别其实蛮大的。地理学最重要的特点,或者说最核心的关键词,其实是两个:空间和人。目前地理学界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导航、地理本体、地理信息可视化、地理教育等。导航,是为了让人能更顺利地在空间中找到方向;地理本体,是研究人在空间中的认知能力;地理信息可视化,是把空间中的抽象数据做成让人能清晰看懂的图像模式;地理教育,是让社会更广泛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空间。这些都是紧密地围绕着空间和人来展开的。
我最初是学地理的,具体地说也就是GIS,主要的应用方向也比较偏人文、社科一点。比如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和历史系、考古系、人类学系、经典学系联合进行的历史地理项目,制作意大利北部伊特鲁里亚古文明的交互式电子地图,我负责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类似的项目和课题我还参加过几个,包括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历史地理、欧亚大陆游牧民族的迁徙和民族认同、工业城市及工业带的兴衰等等,在参加这种课题的时候,可以顺便学到很多关于历史、人文、社会的知识。可见,虽然GIS是偏技术性的工作,但它时时刻刻都是围绕着空间和人来展开的。
而地质学则完全不同:空间在地质学里固然也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地质学更加看重时间尺度。而且,地质学对“人”的关照程度要远远小于地理学。虽然许多地质学的研究,比如关于石油矿产资源、灾害防治等方向,最终目标依然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但在切入点上,地质学更加关注地形地貌、环境气候、河流矿产的成因和演化,通过物理、化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的知识来加以理解,而并非它们对社会的影响。比如同样是一座山脉,地理学家更关心的,也许是山区的溪流能否发电,山中的矿产能否带动当地的经济,山区的奇特地貌能否开发旅游业,等等;而地质学家更关心的则是,这座山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形成之后又经历了哪些变化,有哪些地质构造,山中的岩石分布有什么特点,沉积物分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古生物化石,它们的出现能否告诉我们该区域甚至整个地球在某个地质年代中的环境状况,等等。
地质工作者在野外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