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通读了一遍回忆长文,这回见的不是鲁迅,而是萧红。
位于虹口公园的大陆新村9号,被作为鲁迅故居保护起来,并对外开放。几次去上海,都断不了去串个门。穿过公园卖甘蔗的、鸭血粉丝汤等摊铺,拐过街角,触目皆为沪上特有的石库门房子,鲁迅家就跻身在一个普通的院落里,别有一番烟火情致。方而窄的院子,根本无法施展园艺手脚,小楼说是三层,建筑面积总计也就200平米出头,红砖红瓦木质结构,具体到每一层实际使用面积也就40多平米的样子了。
想象梳着两条辫子愉快地前来串门、拿自己不当外人该帮厨帮厨,该吃饭吃饭,该闲谈一口气谈至深夜连最后一班车都错过的萧红,笑声清脆神情怡然,而咬着烟斗含笑看着她抖着各种年轻人的机灵心下愉悦,十分放松的鲁迅,还难得地点评了女人的着装技巧,小楼里弥漫的谐趣轻快的家常气息……
这种互动持续了几年,直到鲁迅病逝。着墨1936年被肺病折磨的鲁迅,萧红用了不能再减的简笔,以三步并作两步的节奏结束全篇:10月17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17日,一夜未眠。18日,终日喘着。 19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与前文的铺陈和洋洋洒洒迥然不同,简直可称得上草草了之,实在是不愿再在回忆里重温一次。这篇纪念长文呈现了特殊的“脚轻”现象。
揣着一身才华,携着一副寻常容貌和矛盾的不够果决的性格,萧红生前没有得到世界和她爱过的男人们的善待。刚烈的萧军管怎么还在她怀孕生产时致命地帮过她,绵和的端木蕻良则在战乱中无情地丢弃过她。
1938年8月,萧红与端木计划离开战局吃紧的武汉,两人仅得到一张船票。最终怀着身孕的萧红开口决定,端木先走。端木离汉后,时有轰炸,萧红不愿孤独地守在小金龙巷,大着肚子前往汉口。当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三教街的房子已住满人。萧红说,自己可以睡在走廊楼梯口的地板上,她不容分说买来一张席子就疲倦地躺下了。后来在找船时曾被泥绳绊倒无法自己起身,雨地里直躺到有人前来拉扶。
萧红是带着满腔的悲愤离开的,临终留言:“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多么清醒,又多么知己知彼。
回过头再感受她在大陆新村9号秀时装的天真,包韭菜合子的欢悦,与鲁迅深一句浅一句随聊的安适,实在替萧红欣慰,她还毕竟拥有过这般温暖的几年。即使在鲁迅重病期间,看到推门探望的萧红,也不忘努力亲切地递上一句“来啦!”。
对于敏感的萧红来说,她一定是感受到了鲁迅巨大的善意与爱护,才胆敢一次次登门讨扰,宾至如归的舒适、默契的懂得与相知,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而让人宾至如归的人,往往都不是爱人。爱情中的男女都是盲人,只有剔除强劲热烈,安静从容的友情,才长久,才滋养人。
▲萧红(中)与文友在鲁迅墓前留影
如果没有鲁迅,文坛上很可能就不会有萧红这个名字。
鲁迅之于萧红,是伯乐,是恩师,是慈父,亦是知己。
在当下大陆主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鲁、郭、茅、巴、老、曹,包括冰心、丁玲等人,都是重要作家,都有大篇幅的介绍,甚至辟专章论述。因夏志清的推介,张爱玲、钱钟书等人也逐渐进入文学研究者的视野。但萧红似乎至今仍没有被列为经典作家,没有被学术界普遍认可。为何萧红曾经被文学史冷落?如何恰当评价萧红的文学史地位?
林贤治:
鲁迅的批评未必正确
主流文学史把萧红当成抗战作家,《生死场》是其代表作,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萧红对人性的表现,对土地的热爱,这些就全部转移到民族斗争上了,她对人性、人类性的表现深度就消失了。这是萧红对文学的理解,她提出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这是她的文学观。
我认为《生死场》其实主要不是写抗日,她还写了那个地方的人,和动物一样生、一样死,有一个原始的、基本的、关于生存境遇和生存权利的问题在那里。萧红对农村生活的认识,在某一方面有着非常深入、独到的地方。鲁迅曾经婉转地批评她在人物描写方面较弱,但是,试想,就《生死场》而言,她笔下的人跟动物一样,如果连生存的能力都不具备的时候,跟动物一样,又能有什么个性呢?她写农民跟动物一样,吃喝、劳作、配偶、生殖,“忙着生、忙着死”,这是动物的生活,是完全自然主义的,又谈何人物性格呢?
萧红写出了人类的命运,具体地说是农民的命运,他们连最起码在生存线上的权利都没有,我认为这是她高出一般作家的地方。跟一般左翼作家不同的是,这里不只是阶级论,还有文化学、人类学的视点。在《生死场》中,她自顾自地写诗,旁若无人地歌唱,那是哀歌、挽歌,长歌当哭;她并不考虑什么“小说作法”。要理解萧红的文学价值,首先应该看到,她是怎么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的。
章海宁:
曾经被夏志清忽略
从某种角度来说,萧红的情况跟张爱玲差不多,都是出口转内销的。张爱玲的文字是因为夏志清的研究和大力推荐,我们才得以认识其价值;萧红则是葛浩文写了关于她的博士论文,在香港出版了萧红的传记,大陆才开始研究萧红。1980年代,尽管在主流媒体上萧红很热闹,但很少人认同葛浩文对萧红文学价值的判断。之所以张爱玲的成就比萧红高,是因为夏志清在世界汉学史上有着重要位置,葛浩文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