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从今年1月份开始全面实施了“射频+手机”的停车收费模式——通过路面传感器感应车辆计算时长,而车主则通过移动支付、充值卡等方式进行自助付费。
然而,作为颠覆性的新生事物,广大车主在适应的过程中不断“吐槽”。那么,这一新模式相比传统的咪表收费,意义何在?目前实施将近半年,效果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又反映出了哪些仍有待完善的空间?近日,笔者带着这些疑问,对这一新模式进行了调查。
“咪表时代”终结
行走在深圳的街头,如今已经再难见到咪表。作为内地第一个引进咪表的城市,深圳从1997年就借鉴了香港的停车收费模式,在城市内部支干线设立了咪表对路边临时占道停车进行计时刷卡收费。通过招投标,深圳市财政局(现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与深圳市高戍达停车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签署了10年合作协议,高戍达公司成为路边临时占道停车管理的实施单位。
然而,在咪表使用的过程中,财务不透明的弊端逐步显现。由于道路属于公共资源,路边停车位的经营主体也应当是公共部门,但由企业实施之后,政府难以对真实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管。
2007年,合同到期后,深圳将咪表模式叫停。此后的5年间,路边停车又进入了免费时代。在这期间,深圳的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城市交通面临的拥堵压力越来越大。2012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在《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的框架下,研究制定了《深圳治理交通拥堵24策(2012—2020年)》,系统全面地提出4大类24条措施。在24策当中,提高停收费正是重要的一记组合拳。
2013年6月份,深圳市成立了交通运输委直属的事业单位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道交中心),专事参与拟订道路交通管理相关政策、规划和标准,以及承担路边临时停车管理的事务性工作等。道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自成立开始,便着手研究如何实施停车收费管理。一开始,有人提出沿用此前的咪表模式,因为咪表不仅是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广泛使用的方式,也是国际上相对通用的一种收费方式。2013年的深圳本地媒体报道显示,咪表是否“重出江湖”,甚至一度被提上了公众议程。
不过,咪表方案很快还是被否决了。道交中心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深圳过往实施的经验,还是北上广津等其他一二线城市的使用情况,都说明了咪表模式存在的财务监管问题难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在和高戍达公司合约终止后,市民此前预存于停车卡中的遗留款项经清点达到1900多万元,却直到今年还没有退还。
否定了咪表模式,深圳决定直接采用更先进的射频技术,利用车位检测器进行自动监控,车主通过手机、充值卡等方式远距离自助支付停车费用。深圳明确了路边停车位经营权不交给企业,而是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并委托道交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日常管理工作,但并不直接收费。
2014年5月,《深圳市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开始实施,明确了“使用道路停车设施停放车辆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路边临时停车位使用费”,而“道路停车管理单位可以使用射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方式收取路边临时停车位使用费”,“驾驶人使用移动通讯技术缴费的,应当自机动车驶入道路停车位后5分钟内,启动缴费程序和确定拟停放时间”(注:今年5月1日起其免费时长已从5分钟延长至10分钟)。与此同时,市民用于深圳停车自助缴费的平台“宜停车”APP也上线开放注册,并进行前期宣传。
两个月后,深圳在市中心四个片区实施了试点收费管理,共提供1512个泊位。至此,路边停车的“深圳模式”开始形成。直到今年1月份,超过1.2万个泊位在全市推开,深圳路边停车进入了统一收费时代。
收费执法之辩
新的停车收费模式,出发点良好,既能通过经济杠杆缓解道路拥堵,又能借助新技术降低城市管理的成本。然而,作为新事物,自从诞生之后,深圳的停车收费遭遇了诸多反弹。
今年4月17日,一篇名为《一座城市不能沦为“宜停车”的私产》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引来网民“吐槽”。
网友质疑的焦点,一来在于对新收费模式的不适应,二来在于对收费款项的不理解。《私产》一文对停车位收费时段的设置,以及施划范围等问题均提出了质疑,担忧新的“宜停车”收费模式跟咪表时代一样成为敛财的工具。
对此,深圳市道交中心于4月20、21日对网友的质疑进行了回应。回应表示,路边停车的免费时间将由5分钟延长到10分钟,而夜间免费停放时间也将由21:00——次日7:30调整为20:00——次日7:30。针对停车费流向问题,道交中心指出,深圳的路边停车位经营权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路边临时停车位使用费属于公共道路资源占用费,上缴市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本地市民不买账,外地车主更是“蒙查查”。“五一”期间,从广州到深圳大梅沙度假的胡先生,将车停在了临时停车位上。“当时只看到了泊车标识,也看到路上划着白线车位,认为是合法的停车位便停了上去。”不料,车位是合法没错,但当胡先生回来,仍然发现车头已被贴上了罚单,罚款原因是“未按规定启动停车收费”,罚款500元。错愕的胡先生从罚单上才了解到,深圳的停车收费已经实施了纯自助模式,凡是使用路边停车的车主,均需要在5分钟内通过电话、APP或微信公众号启动停车收费程序,并进行预付费。“收费没有问题,我们也不是不想交,可是这么全国独此一家的收费模式,现场也没有很显眼的指示牌呀。”
笔者现场走访发现,深圳道路停车泊位的指示牌,多位于路头和路尾两端,如果路段较长,而车主停靠位置如果在中段,又未细致检查,确实有可能留意不到指示牌。但是,每一个车位上又标注了“收费时段”等字样和信息,这在深圳官方看来是最明显的“指示”:这是一个收费的车位。不过即使如此,由于不知情而遭受到500元罚单的相关“吐槽”网帖并不少。
对此,深圳市道交中心公共服务部部长范文忠表示,指示牌涉及城市市容等方面,牵涉的管理部门较多。而目前,交通部门也正在研究关于施划泊位的地方标准,将会把指示牌的覆盖密度写入标准中。
遭受诟病的另一方面,在于远高于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由于不设封顶,市中心等一类区域如果全天停放,收费可达到285元。对此,范文忠解释,深圳对路边停车的定位,就是短时间的临时停放,不设封顶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怕经济杠杆引导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