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双版纳“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五个聚焦”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西双版纳州按照“因村定需、按需选人、注重实效”的原则,扎实推进“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选派730名各行业领域人才定向帮扶全州274个村(社区)建设,通过项目帮扶、智力支持、技术指导等方式,助力现代农业发展、集体产业壮大、乡村文化繁荣、乡村基层治理和生态宜居建设,推动全州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聚焦特色优势,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化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帮扶人才到乡(镇)、村(社区)实地走访对接调研,针对帮扶村特色优势和发展实际,提出适合本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技术指导、决策咨询、项目合作、实验示范等方式,提升群众发展致富“造血”能力,点面结合推动产业升级,力求实现产业量值提升。如,在帮扶人才的指导下,景洪市勐罕镇曼听村根据文化旅游现状,制定了“一村一品”乡村旅游概念性发展规划;勐海县勐混镇曼召村抓住傣纸文化特色,推动傣纸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干线的村组发展模式。
聚焦绿色发展,助力乡村生态建设
围绕“生态宜居”要求,打造一批生态示范村。针对服务村地域特点实际,帮扶人才围绕农村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因村制宜,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培训、生态种养殖产业推广、发展生态茶园建设、村内排污水治理等帮扶计划,帮助乡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近期,西双版纳州“雨林英才”论坛第一讲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帮扶人才现场聆听了5名专家畅谈生态农业等发展理念,碰撞了思想,拓展了帮扶人才推动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思路。
聚焦教育宣传,助力乡村文化繁荣
围绕“乡风文明”要求,培树一批乡村文化品牌。针对服务村的民族文化实际,帮扶人才以“一对一”方案设计、“点对点”直接指导、“面对面”下沉帮扶的方式,依托“村史馆”、党群活动中心、村级活动场所等,加强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公共政策宣传、良好家风传承、乡村文化保护、诚信道德规范、传统工艺振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帮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部分村帮扶人才还采取了赠送红色书籍,结合本村历史讲好红色故事等方式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繁荣本村文化内容助推红色旅游发展。近日,58名来自各行业领域人才在勐仑镇城子村开展了“万名人才兴万村”三问三讲活动,村民问政策、问经验、问技术,人才讲政策、讲案例、讲技术,促进“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服务人才与广大村民交流互动、增进了解。
聚焦组织引领,助力乡村基层治理
围绕“治理有效”要求,培养一批乡村治理人才。帮扶人才与村组建立了密切联系,坚持建强基层组织引领基层治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工作,按照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思路,深度融入到本村建设和重大事宜决议中,针对所服务村的民风民情实际,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建设、乡村法制建设、乡村德治建设、平安乡村建设、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等要求,采取送教下乡、知识讲座、法律宣讲、现场观摩、实践教学、结对帮培等方式,不断培养壮大农村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乡村治理人才的能力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推进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城乡善治。如,景洪市勐罕镇曼累讷村帮扶人才制定农作物种子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种植技术培训计划,提出订立和完善地租合同、农作物统销合同等保护村民收益的建议,村组干部深受启发,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基层组织引领力不断强化。
聚焦生产致富,助力乡村集体产业壮大
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培育一批村集体经济项目。针对所服务村持续发展需求,帮扶人才积极发挥专业能力和行业本领优势,引导科技、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培育一批村集体经济项目,提出了成立农业合作社、打造“地理标识”、申报特色品牌、发展“出租屋经济”、规模种植果蔬等壮大集体产业的思路,指导服务村提升发展产业的能力,创新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模式,提高村民的参与度,激发农村创业创新创造活力,让群众找到致富门路,助推农村生活富裕的持续性、稳定性。如,帮扶人才祖文龙向勐海县勐混镇曼国村村民教授常规优质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平均单产增加30公斤,帮助村民每亩增收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