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历程
1 市场化运作,创新管理机制
借势开局 2008年,在省、州、县的各级政府领导之下,西江苗寨赢得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举办权,开启了以雷山县委县政府为主引擎,共同谋定西江苗寨跨越发展的大局。
主体带动 为进一步理顺西江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2年,雷山县决定将西江镇交由雷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托管,将西江景区管理局、西江旅游公司一并划入园区管委会,将驻西江的相关执法部门和景区管理局划入园区管委会综合执法大队,由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明确了由西江旅游公司作为市场经营主体,解决整合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等系列问题,同时带动其他经营主体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旅游的充分市场化在促使西江苗寨在品牌塑造、综合收入、游客量等方面成效显著。
2 创新式保护,文化活化变现
人人都是主人 旅游大开发不久,西江苗寨就制定了《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保护评级奖励办法》,以“人人都是文化主人,个个参与文化保护,家家成为民俗博物馆,户户都是文化保护场所”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景区集中管理,家庭分散保护”的运作机制,建立起了“全面普查,完整保护,镇村复查,兑现奖励”的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带动全寨人们共同保护苗寨文化。
风景无处不在 西江苗寨将静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动态人文景观融合,通过在“田园观光区”、“村寨夜景系统”、“苗族风雨桥”、“吊脚楼建筑群”等静态旅游产品中不断推出如古歌演唱、迎宾表演、民俗展示参与、手工业体验等活动体验型旅游产品,打造动静结合的旅游体验模式。除西江苗族博物馆外,还挂牌了20多户家庭博物馆挂牌,连续打造出了“鼓藏堂”、“刺绣坊”、“银饰坊”、等20多个苗族文化点,并定期举办系列节庆活动,多时多次多场景多体验,不断掀起村民、游客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体验的高潮。
处处彰显品牌 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千户苗寨连续挖掘出了“高山流水”“五壶四海”“十二道拦门酒”等苗族传统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场景置换、文化再造等手段,推出了“鼓藏肉”“苗王鱼”等苗族传统美食;通过艺术上的升华与提炼,将民族叙事、历史叙事和文化叙事与舞台化的结合,打造出了“美丽西江”晚会;将现代审美与需求融入苗族刺绣、银饰锻造、蜡染制作等苗族传统文化中去,开发出系列游客易于接受的文创产品;扎根于西江苗寨经营的商户,也积极将苗族文化符号运用于店名、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中,大大丰富了“千户苗寨”作为文化品牌的内容。
不断深挖文化 2016年,在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贵州民族大学、地方政府和西江旅游公司的协力支持下,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挂牌成立。它开启了高校与西江千户苗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