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8月3日电(记者 王菡娟)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原林县)人民为改善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年,建成的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今年7月,这座“人间天河”迎来了全面竣工54周年纪念日,走过半个多世纪,红旗渠依然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正走在建设现代化罐区的路上。
今年5月,水利部公布了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名单,红旗渠灌区成功入选,成为全国11个试点灌区之一。
对于现代化灌区,红旗渠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据介绍,林州市委、市政府对红旗渠灌区建设高度重视,于2021年提前启动了红旗渠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目前,正在实施的“十四五”红旗渠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总投资3.49亿元,分5年实施,2025年项目完成后,将建立安全可靠的水源工程、设施完备的骨干输配水和排水工程,配套完善的田间工程、控制有效的用水计量设施、良好的信息化与调度体系、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以及生态文明工程等。
据林州市水利局局长付强介绍,今年3月以来,林州市按照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抓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牛鼻子’、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的要求,先抓科学规划设计,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签订协议、借智引智,积极推进详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再抓目标任务分解,逐年逐项确定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设高标准良田等4项具体任务,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我们围绕‘两手发力’建成现代化灌区总体目标,认真研究制定深化农业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按照‘总体规划、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逐年度确定重点目标任务。”付强说。
同时,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建设灌区物联感控、业务应用平台及支撑保障环境;建设灌区数据底板、模型库、知识库等,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实现对灌区的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和优化调度。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23年底前完成水价核定、成本监审、分类水价制定、用水计划编制办法制定、农业用水权核定、用水计划编制办法制定、村级管水员制度制定、工程运行管护评价考核机制制定、投融资机制建立等工作。2024年底前完成区域执行水价调整,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村级管水员制度、骨干工程专业化养护机制、末级渠系管护机制、投融资机制等。”付强说。
建设高标准良田也正在进行中。加快推进林州市合涧镇2.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示范区)项目,建成集中连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设施完善、农田配套、生态良好、抗灾性强的旱涝保收高产高稳的高标准农田。
实际上,在此之前,红旗渠经过了三轮技术改造。
据介绍,第一轮改造是1993年至1997年,共投资3401万元。主要工程内容是:对红旗渠总干渠进行了清淤、渠底硬化和部分渠墙喷浆防渗。第二轮改造是2005年至2014年,累计下达骨干工程投资计划8778万元。主要技改工程内容是:总干渠、二干渠、红英干渠、红英南分干渠、红英北分干渠等5条渠道的险工险段进行了改造,累计改造渠道113公里。第三轮改造从2017年开始分三年实施完成,主要对红旗渠总干渠、二干渠、三干渠、红英南分干、淅南干渠及天桥渠等干渠重要地段,以及26条灌溉面积较大的支渠进行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
数据显示,通过节水改造,灌区配套完好率提升到65%,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9,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了0.536,效益明显。
对于“通过2-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的目标,林州人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