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原标题: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
中国航天史迎来第5次“太空会师”
●第五次“太空会师”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女)入驻“天宫”,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会师。新华社发
●首次“太空会师”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入驻“天宫”,与神舟十四号乘组陈冬、刘洋(女)、蔡旭哲完成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会师”。
●第二次“太空会师”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入驻“天宫”,与神舟十五号乘组“胜利会师”。
●第三次“太空会师”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入驻“天宫”,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完成第三次“太空会师”。
●第四次“太空会师”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打开“家门”,欢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入驻“天宫”。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均为“80后”。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10月30日凌晨4时27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二F”)托举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将载有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的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我国2024年度两次载人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历时约6.5小时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10月30日12时51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均为“80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中,宋令东、王浩泽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90后”,蔡旭哲是二度出征太空的“70后”。此次“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
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其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记者获悉,多项科技力量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神十九航天员乘组的太空旅程保驾护航。
揭秘 1
改进十余项技术状态长二F火箭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获悉,长二F火箭是我国现役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素有“神箭”美誉。自执行“神十二”发射任务起,长二F火箭就采取“发射1发、备份1发”以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加上“双保险”。
面对常态化快节奏发射,型号队伍在确保发射可靠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发射场流程,将长二F火箭“发一备一”发射场流程从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压缩到35天。
经过空间站建造以来一次次任务的不断积累,本次发射首次采用了待命箭不测试的全新测发模式,将发射场流程进一步压缩至30天。此外,本发火箭还进行了十余项技术状态改进,进一步提升火箭可靠性。
载人运载火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比其他运载火箭增加了逃逸系统。在火箭发射升空阶段,一旦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逃逸系统就会按指令点火工作,在2秒左右的时间内,迅速将载有航天员的飞船舱体带到2千米至3千米以外的安全地带,帮助航天员安全逃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魏威介绍,在本次任务中,长二F火箭研制团队对逃逸系统进行了持续的技术改进,让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始终保持在国际前列水平,并在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设计改进中,不断接近绝对安全可靠这一终极目标。
长二F火箭发射载人飞船状态全长58.3米,起飞重量497吨,芯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整流罩直径3.8米,在火箭顶部带有逃逸飞行器。
未来几年,长二F火箭将继续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神舟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后续,型号队伍将围绕箭上设备产品化工作等方面开展技术提升,为空间站常态化运营提供坚实保障。
揭秘 2
优化轨道舱产品和布局神十九装载空间增加20%
作为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飞船采取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三舱结构布局,共有14个分系统。记者获悉,与以前相比,此次神舟十九号的装载空间增加了20%。
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神舟飞船是我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严格的航天器。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返回。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实施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2022年11月,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三舱组合体交会对接,拉开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序幕。
在此次神舟十九号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团队通过轨道舱产品和布局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上行载荷运输能力,装载空间增加了20%,为航天员等相关系统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