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期间,驾车前往山西、河北游览,游览了邯郸、邢台、定州。
邯郸市,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为赵国都城,魏县(邯郸市下辖县)为魏国都城;汉代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汉末曹魏在临漳(邯郸市临漳县)建都,称为邺城,邺城先后为曹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北宋,大名府(邯郸市大名县)成为北宋陪都;清代,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
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西周末年,赵氏由周入晋,渐为公卿。春秋末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名为晋卿,实专晋权。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赵简子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赵襄子时,三家分晋,建立赵国。公元前403年,赵国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公元前386年,赵敬候即位,赵国从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都邯郸。
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特别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
始建于战国时代的武灵丛台是赵武灵王检阅军队和观赏歌舞的地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丛台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当时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相传它始建于赵武灵王赵雍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故称武灵丛台。
丛台位于邯郸市中华大街的丛台公园内,现存武灵丛台,重修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丛台和七贤祠门票5元,70岁以上老年人免票。
丛台是赵都历史的见证,是古城邯郸的象征。
丛台上展馆中赵武灵王的塑像。
丛台顶部的“据胜亭”,初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修于清朝同治年间,现亭为1964年所建。
一代英主,雄霸一方的赵武灵王却在赵国内讧—沙丘宫变中,悲惨地被自己的儿子活活饿死在自己的宫殿中。
赵武灵王的悲剧是其自身犹豫不决的性格所决定的。赵武灵王宠爱妃子吴娃,废长立幼,把王位传给了吴娃的儿子何,自己退居二线,任主父,专心于对秦作战。按说赵武灵王已经传位置于赵惠文王,但是他却对长子章生怜悯之心,准备把赵国一分为二,让公子章和赵惠文王并立。从公子章的角度来说,本来之前好好的坐着太子的位置,却莫名其妙的被废了,自然生气。而赵惠文王呢,自己好好的一个皇位,一个完整的国家,却要一分为二,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性格决定命运,正是赵武灵王的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促使了公子章叛乱夺权。公子章在叛乱中失败,逃到了赵武灵王宫中躲藏。率领平叛军队的公子成、李兑围住了赵武灵王的宫殿,找了出来公子章并将其处死。然而,赵国的历史上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以兵围王宫者灭族。公子成、李兑率军包围了赵武灵王的行宫,如果把赵武灵王放出来,则他两人的性命就堪忧了,所以他们把赵武灵王围在沙丘宫中,不许出来,一代霸主赵武灵王活活被饿死在宫中。
七贤祠位于丛台对面,是为纪念战国时期为赵国立国、建国做出卓著功勋的七位贤人而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三忠祠”和“四贤祠”。
三忠即救赵氏孤儿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四贤为廉颇、蔺相如、赵奢和李牧。七贤祠中矗立着七贤的塑像。
下图七贤的排列为(从左至右):韩厥、公孙杵臼、程婴、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
七贤祠同时也是邯郸碑林。
下图是唐代魏博节度使何弘敬的墓志铭,此墓志铭是迄今为止全国出土的最大的墓志铭,极为珍贵,为国家一级文物。
邯郸博物馆中唐代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墓志铭的复制品。
丛台公园新建的景点,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
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本名异人,在赵国做人质时与赵姬生下嬴政,初名赵政。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是一对冤家。赵国作为秦国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一直与秦国作对。而秦国也正是在战国末期灭了赵国才得以统一中国。秦国和赵国这一对不共戴天的死敌,竟然是“一祖同宗”的关系。从纪念馆的展览知,秦赵有共同的祖先,其祖先是为商王和周王养马和驭车的行家。秦国和赵国的共同祖先都是蜚廉,秦国的祖先是蜚廉的大儿子恶来,赵国的祖先是蜚廉的小儿子季胜。
《史记》:“赵氏之先,与秦共祖”。“帝颛顼之苗裔孙女脩[音xiu]生子大业。”大业传至八代蜚廉,生恶来、季胜二子,恶来为秦氏始祖,季胜为赵氏始祖。秦始皇是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
在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拍古装照的姑娘。
秦始皇生于邯郸,逝于赵地(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驾崩的地方沙丘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境内的古地名,在现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境内)。历史的轮回,从原点起,回原点终,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叶落归根吧。
邯郸作为成语典故之都,其数量之多,传承之久,应用之广,影响之大,是中国城市少有的,也是世界城市绝无仅有的。成语典故是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等这些成语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学步桥原为木架结构,因常遭洪水冲击,便改为浮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
“邯郸学步”典故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听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仔细观察赵国都城内来来往往的人,观察他们的步伐、步法、摆手的姿势,甚至是身躯的摆动。他的观察很仔细,他的模仿很认真,却怎么也学不会。他很苦恼,于是他坐在城北的小桥边苦苦思索。最后他甚至忘掉了自己原先怎样走路,不过他却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样子。庄子说,他最终是爬着回到燕国的。
赵国人幽默地把他观察学习走路的这座桥叫做学步桥,这一传就是两千年。
“将相和”的故事我们都熟知,回车巷相传是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蔺相如回车巷。回车巷位于邯郸市区串城街南段,全长约75米,宽1.8米,1981年重新维修,并建石柱碑亭。
碑文记载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多次为廉颇回车让路,争取将相和好的历史故事。2018年我来过一次邯郸,当时这条街还是居民街道,现已按照景区的规格重建。
蔺相如为廉颇回车让路的回车巷。
在回车巷旁边的“画饼充饥”小馆用午餐,炒饼、炒豆芽、丸子汤,很特色、很美味、很实惠。
邯郸市博物馆老馆原址位于丛台公园对面,现新馆搬至新址,老馆成为美术馆。邯郸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设有“甘丹”风华—邯郸历史文化陈列、走进成语典故之都、磁州窑瓷器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等常设展览。
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来解释邯郸地名之由来。但“邯郸”地名的形成诸说并存。更早在商代时,“邯郸”一名来源于“甘丹”,“邯(丹阝)”源于“甘丹”,是“甘”地与“丹”地之间的地域名。“甘”地在今林州市,“丹”地在今高平市。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晋国和赵氏地域范围的不断发展扩大,造成了“甘丹”范围的演变,形成了后来的邯郸。“丹”字演变为“单”的原因,可能是避讳赵王丹所致,历史文献中最早记载“邯郸”二字的是《国语·鲁语》中的“与邯郸胜击齐之左”和《春秋·谷梁传》中的“织绚邯郸”。因此,邯郸历史文化展称为“甘丹”风华。
邯郸市博物馆大厅中央为赵国青铜马群雕。
跃马挽弓的赵武灵王。
战国时期的赵王陵出土的青铜马。
东汉金银涂剩(音sheng)舆大爵酒樽,通体鎏银,纹饰鎏金,此文物是邯郸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东汉高柄三枝铜灯。
汉代凤鸟形青铜灯。
东汉刻度天禄架铜熨斗。
战国素面鸭形陶尊。
西晋“关中侯”金印。
很具特色的石刻。愤怒?不好意思?小样?
邺城佛教的发展最早始于十六国时期,后赵、冉魏、前燕的相继建都邺城,使佛教在邺城逐渐发展壮大,佛教造像艺术也逐步发展起来。北魏时期,随着云冈和龙门石窟的开凿,造像艺术进一步渗入民间,邯郸出现一批北魏单体造像。东魏北齐时期,邺城的佛教造像艺术达到鼎盛,开凿了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最初开凿于北齐时代(550-577年),响堂山石窟主要代表北齐的佛教造像艺术,是短暂的北齐王朝为后世留下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学术界将响堂山的雕塑艺术誉称为“北齐造像模式”。响堂山石窟分南北两处,相距约15km。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拂袖、走动均能发出铿锵的回声,故名“响堂”。响堂山石窟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响堂山石窟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星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
下面的几尊佛像的面部表情很有意思
离开邯郸市博物馆,前往郊区的黄粱梦吕仙祠。黄粱梦吕仙祠门票30元,60~70岁老年人半价15元,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停车10元。我2018年来过一次,与上次相比,变化不大。
吕仙祠是依据唐代传奇《枕中记》而产生的全真教道观,始建于北宋初期,主体建筑为明清时代的建筑,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道教宫观之一。
上图是黄粱梦吕仙祠山门,牌匾上书写“邯郸古观”。
下图的“蓬莱仙境”照壁是明代遗存。
民间传说,该石刻为“仙笔”。明嘉靖年间,朝廷扩建吕仙祠,备下四块青石,拟请名人题字。不想来了一乞丐,用扫帚沾着剩菜汁在石上乱涂。乞丐被驱走后,石上显现“蓬莱仙”三字,众人始悟是吕祖显灵。因是“仙笔”,故无人敢补余字。直至清朝乾隆皇帝初下江南,经过吕仙祠,才补上了一个“境”字。传说就是一听,真实性不可考。
正阳帝君钟离殿。钟离权,俗称汉钟离,道教八仙之一,京兆咸阳(今陕西)人。钟离权为五代时大将军,因征吐蕃失利,迷路深山,遇仙人授予赤录玉符,修炼成仙。汉钟离在八仙中地位最高,故其殿宇序在前。
孚佑帝君吕祖殿,供奉吕洞宾。吕洞宾传为唐人,元代全真教奉为“北五祖”之一,故统称“吕祖”,因其受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又称吕纯阳。
卢生祠。卢生是黄粱梦的主人公。
卢生本是唐传奇《枕中记》中的人物,因久试不第,于邯郸旅舍遇道者吕翁(后传为吕洞宾),吕授其瓷枕,遂入梦,梦中娶富女、登高科、做大官,享尽人间富贵,寿至八十而命终。卢生梦醒,店主人炊黄梁饭尚未熟。由此感悟人生如梦,不应为名利所误,即出家求道,终成正果为仙。
卢生祠是国内孤庙,殿内卢生青石雕卧像为明代所制,相传抚摸其躯可祛病。不知是石像真神奇的原因还是心理暗示因素。
月老殿。
月老殿里的和合二仙。
中国名梦馆,用壁画手法展示中国历史上的名梦。
吕仙祠驻云亭。
中国名梦馆展示的历史名梦有:孔子梦周公、赵简子梦游钧天、曹植梦洛神、黄粱美梦、南柯梦、唐明皇梦杨贵妃、唐明皇梦游广寒宫、李白梦游天姥、包公三勘蝴蝶梦、牡丹亭(游园惊梦)等。
丛台公园的荷花开得正艳,很养眼。
离开邯郸,前往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