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邯郸字形的演变轨迹为:甘丹—邯䢷一邯单一邯郸。邯郸地名源于邯(甘)山,为了避赵孝成王名讳,甘丹(邯䢷)遂改为邯单(郸)复姓沿用下来不少,但自隋代以来,邯郸复姓未见使用。
关键词:古玺印 邯郸 字形 地名 姓氏 名讳
邯郸,为地名。关于邯郸古城隶属的变迁,《邯郸古代城市史》等已作较为详尽的搜集和梳理。综述如下:邯郸在西周初可能属于邶;周公封康叔于卫后,可能才属卫国。春秋时(公元前651年)归属于晋,并逐渐进入了赵氏的势力范围。春秋末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普,邯郸正式归属于赵国;赵敬候元年(公元前386年),赵国将国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秦灭赵,置邯郸郡,邯郸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居渐削弱。西汉置赵国,邯郸经济得到恢复,为全国五大都城之一。东汉末叶开始走向衰败。
邯郸,亦为复姓。据《通志》等文献记载,古代复姓的起源,基本上是以国为氏、以官为氏、以邑为氏、以地为氏、以水为氏等等。随着西周分封制的推行,在国都畿外形成了大批的畿外诸侯,在畿内也形成了大批的畿内诸侯采邑。畿外诸侯多以国为姓,而畿内诸侯则以采邑为姓。特别是随着春秋以后诸侯之间兼并战争的频繁交替,又出现了一批新的军功贵族,并得到了国君的采邑封赏,他们便以其邑名为姓氏。根据汉代古玺印相关资料统计,古时复姓总数应不少于220个。《通志·氏族路·以邑为氏还记载了“邯郸”复姓的起源:“邯郸氏:赢姓,晋赵盾从父昆弟子日赵穿,食邑邯郸,因以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