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道,从西乡到西安,开辟于秦代,因北出口是长安县的子午谷而得名。秦末,项羽将偏僻的汉王国封给刘邦,刘邦被迫从此道去了汉中,为了迷惑项羽,边走边烧栈道,表示将安守汉中,不回关中了。刘邦后来打回关中,明里慢悠悠地修复子午道的栈道,暗里却从陈仓道出兵,突然出现在关中西部,打了位于关中西部的章邯雍国一个措手不及。
包头到南宁的210国道,其秦岭段,大致沿子午道。210国道的一段,为著名的西万路,自西安到四川万源。
以上四条秦岭通道,皆为关中到汉中,是古代蜀道的一部分,因为古代,汉中是蜀汉的一部分,翻越秦岭,就已经是入蜀了。
以现在的地名来说,这四条秦岭通道的北出口分别是:宝鸡、眉县、周至、西安。
峪谷道,从西安到安康的旬阳,唐时已有小路,正式开辟于元代,北出口为秦岭各峪口,因而得名。现在的西安-安康高速公路,即大致沿峪谷道。
武关道,从西安,经蓝田,到商洛的商南,开辟于先秦,因经过关中的南大门武关而得名。此道,出武关后,经商南,进入河南,直通河南南部的南阳,然后,再通湖北。自上海到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的312国道,以及沪陕高速,大致沿武关道附近。
这些,就是秦岭的六条通道。
陕西分为三个部分,陕北、关中、陕南,这三个部分,语言各异,人口成分大不相同。秦岭以北,为中国北方,秦岭以南,为中国南方。陕南位于秦岭以南,属于南方,陕南三市,从西到东,汉中,与四川接壤;安康,与重庆接壤;商洛,与湖北接壤。
秦岭六道中,子午道离长安最近,直接通长安城南,三国时期,诸葛亮五次北伐,大多是在今甘肃一带与魏国相争,镇守汉中的名将魏延看得心焦,提议,给他一支人马,以奇兵之势,走子午道,出子午谷,突袭拿下长安,但其建议被偏于持重的诸葛亮否决,诸葛亮似乎不想直接与魏军在长安短兵相接,而是宁愿在关中西部与魏军野战部队周旋,将其击败后,再稳稳地拿下长安。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终于翻越秦岭,在关中出现,不过他没有走子午道,他走的是褒斜道,从汉中到眉县,出口在关中西部的眉县,然后,在关中西部的五丈原与魏军对峙,而不是像魏延提议那样,走子午道,以奇兵态势,突然出现在长安城下。诸葛亮的特点是求稳,但是,诸葛亮过于求稳了,实际上,要做成事,很少有十成十把握再动手的,因为很少会有那样的条件出现。
要成事,很多时候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就是要出其不意,等对方都准备好了,再动手,就不容易了。比如,踢足球,射门,也是这个道理。
古代所称的蜀道,除了关中到汉中的秦岭四道以外,以西还有两道:祁山道与阴平道。祁山道,自甘肃天水,到汉中勉县;阴平道,自陇南到成都,当然,阴平道,本来是没有的,是邓艾偷袭蜀汉,硬走出来的一条小路。
魏国权臣司马昭掌权时期,为收服人心,树立个人威望,遂出兵攻蜀。十八万魏军兵分三路,十余万蜀军迎战。魏将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从关中出发,分别走子午道、骆谷道与褒斜道,翻越秦岭,杀进蜀汉地界,夺占汉中郡各据点,然后杀向蜀郡,但却被蜀汉姜维率军挡在今四川北部的剑门关以外,无法再前进一步,另一路魏军三万人,由邓艾率领,另辟蹊径,出奇兵,绕道陇南的阴平郡,翻山越岭七百里,不惧伤亡,自摩天岭翻滚而下,突然出现在成都平原北部要塞江油关前,江油关守军猝不及防,惊恐投降。实际上,如果魏延奇袭长安,很可能也可以收到这样的奇效。如果当初魏延成功,就没有后来的邓艾了。
邓艾军长驱直入,在今德阳市的绵竹,击败诸葛瞻的抗击,遂一举而下成都。刘禅脑子进水,置还在前线抗战的姜维等将士于不顾,明明可以逃跑,但他却直接投降,导致蜀汉仍有强大军队而灭亡,的确是扶不起的刘阿斗。
在大巴山以南,亦即四川境内,还有三条蜀道,从西到东,依次是:金牛道,勉县到成都;米仓道,汉中到巴中;荔枝道,西乡到涪陵。
如果不计邓艾硬走出来的阴平道的话,蜀道,共计八道。
蜀道,是连续翻越秦岭与大巴山,由陕入川的道路,汉中是蜀道的中途岛。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