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风化人,春风化雨。放眼宣恩县境内的乡村,整齐洁净的道路、赏心悦目的景观、琳琅满目的文化墙,文明之风已吹进乡村的街头巷尾。
近年来,宣恩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高标准、高规格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建强阵地舞台、创新形式宣传、推进移风易俗等举措,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村风民风持续得到改善,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
文艺志愿者在长潭河侗族乡集镇演出(资料图片)
整洁的村容村貌
志愿者为社区群众讲述基层榜样(资料图片)
强化“硬件” 夯实“软件”
“现在村里环境搞得好,今年新装的路灯比以往都好看。”12月24日,宣恩县高罗镇板寮村六组村民焦友英看着209国道旁的特色“苗灯”满意地说。
头部牛角号、中部猴儿鼓、底部苗族图腾,“苗灯”承载着苗族文化,与“诗画苗乡”的高罗文化品牌一脉相承。在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整洁、美观、富有特色的基础设施彰显着文明气息。
与此同时,宣恩县还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新一轮农村水、电、路、网等升级改造,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宣恩县已有国家级卫生乡镇、省级旅游乡镇、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乡镇、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各1个,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69个。
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从群众文化舞台到“出彩村民”评选,从矛盾纠纷化解到推进移风易俗,宣恩县做好建设和治理文章,一手抓“硬件”,一手强“软件”,齐抓共管打造乡风文明新风貌。
为进一步凝聚精神文明建设合力,宣恩县加强顶层设计,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宣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的实施意见》,县委文明委修订印发《宣恩县文明村镇(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目前,宣恩全县共有全国文明村3个,省级文明乡镇3个、省级文明村12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数量占比57%。
“我们每年会投入县级财政预算450万元专项基金,统筹用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工作。”宣恩县委文明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道。下一步,该县将配齐配强各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进一步修订完善《文明村镇管理办法》,推动乡村文明建设新跃升。
文化阵地唤醒文明力量
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舞台、一个文化宣传栏、一套文化设备、一套广播设备、一套体育健身器材,这是宣恩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七个一”标准。
“自从这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好后,每年寒暑假都有学生来看书,村民有时间也会在这边走走看看,每天晚上跳广场舞的村民越来越多。”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东乡村党支部书记覃章兵说。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宣恩县统筹建设村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等场所,着力为村民文化生活搭建阵地、提供舞台,并且全面建成9个文明实践所、164个文明实践站,将文明实践服务向前向下延伸。每年文艺志愿服务队送戏下乡150余场,放映公益性电影3500余场,广场电影350余场。
高腔山歌是流传于宣恩县境内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古老民歌歌唱艺术形式,2011年6月,宣恩高腔山歌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宣恩县通过“送戏下乡”的形式加大非遗传承保护。
谈起高腔山歌,家住宣恩县椿木营乡长槽村的李忠和再熟悉不过。作为高腔山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总是会把大政方针、红色故事、古典文化、时下热点、家风家训等内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词,在当地传唱。今年,椿木营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李忠和被邀请了10余次进行红色历史宣讲。
“既然乡里面给我提供了平台,那我就要把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好,同时也要为老百姓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