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房地产60年兴衰史:为什么韩国楼市必然暴雷
前段时间,首尔的房价跌了不少,有的甚至跌去30%。于是很多人说,韩国的房地产这把是真崩了。毫无疑问,这么大的泡沫终究会破的,但我认为不一定是现在,结合韩国房地产的兴衰史,跟大家聊聊韩国楼市涨跌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韩国的房地产,根据住宅的性质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1960年到2000年,一个是2001年到今天,这两个阶段的情况不太一样,先说第一个阶段。
恐怖的城市化
我们通常说,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那么咱们先从人口这个长线入手。
上世纪60年代,面对贫穷的韩国,朴正熙(1961-1979,执政时间,下同)上台后将发展经济作为国家的首要课题,经过一番权衡后确定了出口导向战略,建立首尔-仁川工业区,正式开启了韩国的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于是韩国的人口纷纷涌向首都圈(即首尔、京畿道和仁川等地)。
随着韩国经济腾飞,尤其是从70年代开始的制造业升级,以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家电为主的新兴产业陆续出现,导致首都圈的人口迁入速度也越来越快。从1960年到1990年,首都圈一共增长了133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4.6万。
除了大量迁入的新市民,韩国人当时也非常能生,从1950到1960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6左右,这也是首都圈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在进入60年代之后,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开始迅速下跌,直到1985年才趋于平稳。
这种恐怖的增长一直持续到1992年,当时首尔的人口高达1100万。1992年之后,首尔的人口才开始缓慢下滑,但整个首都圈还在缓慢增长。到了今天,仅占国土总面积12%的首都圈居住着2600万人,占韩国总人口的一半,经济总量更是占到70%以上。
所以,我们可以称韩国为“半城市国家”。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圈,这是理解韩国房地产的一个基础。
混乱的楼市:三次大涨
再来说说土地。
如此凶猛的城市化进程,必然带来住房的高度紧张,但朴正熙一开始并不重视房子,因为他把大部分钱都拿来搞经济了。
韩国的土地制度效仿日本,是高度私有化的,私有土地占76.8%,政府通常无权征用。这个比例非常吓人,要知道美国也只有60%的土地是私人的。
地主们一看这架势,都开始捂盘惜售,而且政府的投入少,国有房企没有能力搞大规模开发,于是城市的住宅增量远远落后于新市民的数量,这直接导致了韩国第一波房价爆炸:1969年最高峰时期,首尔的房价一年就涨了84.7%。其他城市也一样,从1965年到1969年,全国房价涨了7倍,年均涨幅高达38.5%。
楼市的失控,甚至在1971年引发了京畿道5万人的暴动,以铁血著称的朴正熙不得不低头,向民众道歉,并在当年推出了第一个《国土开发综合计划》,17.4万亿韩元的投资里,40%都用来建住宅,加上石油危机爆发,房价这才短暂地凉了下来。
1971年8月 京畿道广州市暴动
但个人对抗不了经济规律。产业繁荣,导致每年依然有几十万人涌入首都圈,再加上当时造的都是独立住宅,土地利用率低,所以首尔的住房供给率只有56%,整个首都圈也只有60%,房子依然是抢手货,韩国楼市点火就着。
几年后,韩国的基建公司在海外发了不少歪财,一看有机会,反手就把刚结的工程款砸向了楼市,由此引发了第二轮房价暴涨。1970年到1978年,仅仅8年时间房价又涨了7倍,但CPI才涨了2倍。
进入80年代,全斗焕(1980-1988)为解决住房不足的问题,在1981年颁布法令,允许政府购买城郊未开发的土地和农田,于是住宅供给开始加快。但他时运不济,正好碰上迁入人数最多的时期,几年之后,被1988年汉城奥运会这么一刺激,房价开始了第三次大涨。
从前任手中和平接过执政权的卢泰愚(1988-1993)眼看局势要失控,赶紧颁布法令,首次允许政府可以征用私人土地盖房,这才从根源上打开了口子。于是从1988年开始,韩国陆续建了270万套新住宅。
1993年之后,韩国又新建了312万套住宅,而且基本都是高层公寓,再加上城市化进入尾声,韩国的房价在进入90年代后终于开始平稳,并在98年金融危机之后转入低潮。
从韩国前3轮房价大涨可以看出,因为土地私有制和住宅建设的严重滞后,全国尤其是首都圈永远缺房子,导致了房价一次又一次失控。但这个阶段,买的房大多还是用来住的。
全租房:全民炒房
说完了土地,再说金融。
早在1967年,韩国就成立了韩国住房银行,专门为居民提供住房抵押贷款。但恐怖的住房需求,让金融机构难以招架。于是一种罕见的融资形式在韩国流行了起来,那就是全租房制。
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租户只需要交保证金,也就是房子全款的5到8成,就可以不交房租免费住,期限一般为两年,到期后房东交还本金。有了这笔钱,房东就可以凑吧凑吧,再去买新房。
一开始,租户的保证金来自父母或者自己的存款,但随着房价的飙升,交不起了。于是越来越多的租户开始向银行贷款,这样一来租户们就加了杠杆。房东拿到这笔保证金,又去贷款买房,结果就是杠杆加杠杆。在这种制度下,不管是房客还是房东,全都参与到买房之中,所以韩国几乎可以说是全民炒房。
随着炒房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制度也越来越火,根据韩国国土交通部2018年的统计,到2016年,韩国35.9%的出租房用的都是全租房制。这种制度迅速拉高了居民端杠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的统计,韩国的居民端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105.8%,全球排第4。
但这有个问题,那就是韩国并不把全租房的保证金算在居民负债里,因为这属于民间融资。有韩国学者估算,如果把租客的保证金加上,那居民端债务占GDP的比重就到135%,这下韩国就超过瑞士,成了世界第一。
正因为加了多重杠杆,韩国的楼市对利率非常敏感,一旦利率下降借钱容易,热钱一多,那房价就要涨。而一旦利率上涨,租户还银行的利息高于月租金的话,那租户就不玩了,改付房租,这样房东只能归还保证金,被动去杠杆,玩脱了的话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
那么再来说说韩国房地产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2001年之后。
富人的游戏
进入90年代之后,韩国的住宅总数越来越多,直到2000年,韩国的住宅供给率终于达到了100%,2010年之后,首尔也达到了这个数。
表面上看,韩国人不再缺房子了,但2001年以后韩国楼市发生质变。那就是房子的居住属性慢慢消失,成了纯粹的金融投资项目。
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为提振经济,韩国开始给楼市松绑扶持房地产,同时又把基准利率从2002年的5%,逐渐降到2006年的2%,于是从2001年之后,韩国房价又开始疯涨,这就是第四次大涨。首尔公寓的平均价格,在2006年当年就涨了18.9%。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釜山等城市不升反降,这标志着韩国的房地产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首尔成为全国的投机中心。于是2005年之后,韩国政府又开始掉头,出台各种严厉政策打压楼市并提高利率,最终在2007年控制住了房价。
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提振经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韩国也跟着学,2012年之后,韩国的基准利率又开始下降,并再次给楼市松绑,终于在2015年引发了第五轮房价上涨,导致民众强烈不满。
2017年,文在寅上台,并承诺一定要彻底整治房地产乱象。客观地说,文在寅动了真格,上任之后连打25连鞭打压房价,比如将抵押贷款上限,从70%砍到最多40%,把出售3套房的资本收益税征到了60%,超过125万美元的房子,一律不给放贷,严格限制新房价格等等。
但这套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居然失灵了。
从2017年到2022年,首尔公寓的平均价格直接翻倍,韩国政府不得不在2021年承认调控失败,于是文在寅的支持率大跌,房价也成了他执政5年里最大的恨。
这次给韩国楼市降温的还是美国人。从2022年开始,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连续加息,韩国的基准利率也跟着急速上升,从0.5%涨到3.5%,于是租客们纷纷选择月租的方式,大批炒房客扛不住开始退场,有的因为还不起保证金直接暴雷,最近韩国就有不少房东跑路,导致租客自杀的案件。
所以加息,才是这次韩国房价大跌的原因。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文在寅下了这么多狠招,没把房价打下来,但利率可以呢?
因为韩国首都圈的房子几乎完全脱离了居住属性,成了投资客炒作的工具。
2004年,韩国的一家机构做了一个调查,发现5%的富人拥有82.7%的物业。这个数据可能有夸大之嫌,但房价飙升确实导致住宅在向富裕家庭集中,有些人手里甚至持有1000多套房产。
韩国的全国住房拥有率,从1971年初的71.5%,下滑到1990年的50%(韩国国家统计局),尽管盖的房子越来越多,但到了2008年之后,基本维持在57%左右(国土交通部),也就是说,不管新建了多少房子,总有接近一半的韩国人没房子。
持有多套房子的人主要都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人群基本没有自己的房子。韩国的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已经被这个游戏抛弃了。
那为什么韩国的富人都在疯狂砸房子呢?因为他们的钱来得越来越容易,但又没有太多选择。
无处可去的热钱
1990年之后,韩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慢慢转入低增长时代,社会融资需求下降,所以韩国的基准利率从1981年20%的高位,一路下滑到2003年之后的3%。利率下降,那借钱的成本越来越低。这时候富人就有优势了,因为有资产做为抵押物,可以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