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些记忆不可抹去,有些故事永远鲜活。走一遍红色之旅,让收藏在纪念馆里的文物、屹立在红色土地上的旧址、书写在教材里的文字活起来,使红色基因变得可触摸、可感知。今日,怀小游带大家走进怀化精品旅游线路第五条——“红色记忆”红色文化研学体验精品旅游线路。
红网时刻 记者 莫楚宁 舒磊 怀化报道
观览溆浦县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回顾向警予短暂却耀眼的一生;走进麻阳县滕代远纪念馆,了解这位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的气节和情怀;“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瞻仰芷江县抗战受降纪念坊旧址,重温血与火的岁月;在“杂交水稻发源地”洪江市安江农校纪念园,走一走袁隆平爷爷走过的路;在会同县粟裕故里,看看这位戎马一生的常胜将军生长的地方;最后,前往通道县转兵纪念地,聆听红军长征时的故事。
“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溆浦县向警予同志纪念馆
她生如夏花,一生短暂却光芒耀眼,她英勇、坚定、顽强,为崇高信仰奋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她是向警予,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第一位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
向警予。
1922年初,向警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1928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她被捕入狱,却仍向难友们宣传革命,介绍马列主义,唱革命歌曲。1928年5月1日,在世界无产者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天,年仅33岁的向警予走向刑场。
如今,向警予同志纪念馆成为其事迹和革命精神最重要的传承载体。
向警予同志纪念馆。
由向警予故居、生平事迹陈列室以及纪念碑广场三部分组成的向警予同志纪念馆,绿树环抱,典雅肃穆。
7.85米高的向警予铜像屹立前坪,齐耳短发,风吹裙裾,英姿飒爽。一如当年她离开溆浦,追寻知识和真理时那般意气风发。
向警予铜像。
溆水流淌不息,今日河畔,原来的溆浦学堂改名警予学校,坐落在向警予纪念馆旁。在学校,孩子们唱着向警予校长谱写的校歌,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立志成为国家栋梁。
为人民服务的一生:麻阳县滕代远纪念馆
滕代远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创始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之一、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第一任铁道部部长,生于麻阳苗族自治县。
滕代远。
从井冈山上的星火点燃者到中国铁道事业的奠基者,不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和平年代,滕代远始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站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滕代远纪念馆位于麻阳县高村镇,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之一。
滕代远纪念馆。
纪念馆主体为一栋二层现代殿堂式仿古建筑,陈列有图片、照片、书信、手稿、文献、文物等300多件,集中反映滕代远的生平事迹。
滕代远生前手稿。
滕代远故居位于麻阳县岩门镇玳瑁坡村,是一座清代民居建筑,滕代远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滕代远故居。
滕代远逝世后,没有给后代留下任何物质遗产,而是一种弥足珍贵、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一位老红军战士、老共产党员顶天立地的革命气节,一份视人民为衣食父母的公仆情怀。
一纸降书出芷江:芷江县抗战胜利受降旧址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1945年8月21日至23日,中国战区芷江总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让芷江作为洗血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受降名城而蜚声海内外。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位于芷江县芷江镇七里桥村,是中国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之地,日本投降代表在此献交了侵华日军兵力分布图,接受了载有各战区日军投降详细规定的备忘录。
如今,在旧址内依然耸立着一座被称为“中国凯旋门”的纪念抗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受降纪念坊。
受降纪念坊。摄影/杨志东
它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亦用于警示后人,这份胜利是3500万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内部。
在旧址内,还有一座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采用照片、实物、模型、投影、场景复原等多种先进展示手段,全方位、立体式再现了湖南人民浴血抗战的光辉历史。
硝烟散尽是和平,如今的芷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铭记历史、庆祝胜利的重要纪念地。
杂交水稻发源地:洪江市安江农校纪念园
“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文明进取,勤奋务实”,步入安江农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同被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袁隆平的题字和安江农校的校训。
安江农校。
安江农校纪念园即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是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此工作和生活37年。
袁隆平院士田间工作照。
现今,安江农校纪念园正式挂牌“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园区内完整地保留了安江农校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大量的教学和科研设施,充分展示了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当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攻克世界性科技难题的奋斗历程。
安江农校全景图,杂交水稻从这里走向世界。
今年5月,袁隆平老先生逝世,数万名游客从各地赶来,向先生致以哀思。7月29日,农校举办了袁隆平先生雕像落成仪式,游客、居民都自发前来参加仪式。
今年5月,袁隆平老先生逝世,数万名游客从各地赶来安江农校,向先生致以哀思。
学校几经沉浮,古老沉静的建筑背后,是生机勃勃的试验田和果园。
现在,每年农校依然承担着2000多名农民科技骨干的培训和国家杂交水稻中心的科研任务,还有部分畜牧、农学、园艺专业类的学生在此实习。
“常胜将军”的诞生地:会同县粟裕故里
粟裕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粟裕将军。
1907年,粟裕出生于怀化会同县,侗族人。1923年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在湘西各县招生,粟裕报名考试并被录取,于1924年离家徒步来到常德,进入二师27班。
就这样,一次外出求学的机会,使粟裕的人生发生了转折,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戎马一生,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粟裕故居。
粟裕故居位于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村,始建于清光绪1851年间,由前厅、正屋、横仓楼三栋两层木楼房组合成二进式的独立院落。房屋坐东南朝西北,房屋建筑均为穿斗式梁架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极富湘西少数民族风格。
粟裕故居。
紧靠粟裕故居边的粟裕同志纪念馆,是一座集现代建筑、设施与时代气息相配套的,并且将多媒体、多视角、多功能融为一体的建筑。
粟裕同志纪念馆。
它向世人展现了粟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次革命战争和反法西斯侵略战争中的赫赫战功,以及他对缩短解放战争进程、夺取全国胜利作出的独特贡献。
红军长征的伟大转折:通道转兵纪念地
1934年,在通道县召开了一场会议,做出了改变中央红军命运的重要决定,史称“通道转兵”。
这次转兵,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黎平会议和此后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关键性的前提条件。
通道会议旧址。
通道转兵纪念馆位于通道县县溪镇罗蒙山下,占地面积3千多平方米,外形是一个浓缩的侗寨,极具民族特色。
通道转兵纪念馆。
馆内陈列布展分战略转移、通道转兵、走向胜利、红色印记四大板块,围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长征精神”这一主题,采用了图文、绘画、雕塑、沙盘、声光电、情景复原等手法,真实客观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通道转兵这一辉煌历史。
通道转兵纪念馆。
通道会议旧址——恭城书院。
如今,通道转兵纪念馆已成为湘西红色旅游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