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摄影】岁月留痕//鼓浪屿老屋随拍(一)
——老猫侠
这一集博文中的鼓浪屿老屋,主要位于笔山路。
鼓浪屿,作为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重要的平台,在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资料记载,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先后有13个国家在鼓浪屿上设立领事馆。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西方列强先后在鼓浪屿建造起别墅公馆;上世纪20至30年代,不少华侨也回乡在鼓浪屿建起别墅公馆,短短15年内就建造了一千多栋。不到2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岛上,众多欧陆式、中国式别墅林立,形成一道绮丽不可多见的风光,因此鼓浪屿被美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岛上的路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不熟悉路径的人初到这里很容易迷路。好在现在鼓浪屿的路标指示牌做得比较好,大方向还是明确的。我们避开人多拥挤的龙头路,首先来到笔山洞。没有跟随许多人从隧道里面穿越行走,而是登上右面的石阶往山上行走。林文庆别墅位于笔山路5号,许多人对这栋老屋的关注是由于老屋的主人有着非凡的背景。林文庆,字梦琴,1869年出生于新加坡。18岁获得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奖学金,成为得此奖学金的第一位华人。23岁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医科学士和外科硕士学位,25岁在新加坡开设第一家华人西医药房“九思堂西药房”。同年,开设了东南亚第一家橡胶种植园,被誉为“橡胶种植之父”。35岁,参与创办“英王爱德华医学院”(现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前身)。43岁,出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机要秘书兼医官;翌年,任卫生部总监督。47岁,出任外交部顾问;在此期间,先后支持和参与华商银行、汇丰银行以及华侨银行的创办并促进这三家银行合并,组成华侨银行。52岁,应陈嘉庚之聘担任厦门大学校长,先后16年,直至厦大改为国立,林文庆以年老辞职,携眷回新加坡定居。1957年元旦林文庆逝世,在遗嘱中,将在新加坡的一部分土地赠给了厦门大学;其后人又于1989年遵从遗愿,将鼓浪屿笔架山的这座宅第赠给厦门大学。2005年,厦门大学立了文庆亭,以缅怀他对厦大所作出的贡献。
林文庆别墅的隔壁,是著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审公堂”。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逐步将鼓浪屿变成了“公共租界”,订立《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洋人为处理与本地居民的矛盾,参照上海的“会审公廨”于1903年成立“会审公堂”,初设于保商局,1930年迁于笔山路1号及3号。抗战胜利后,会审公堂被废。会审公堂是鼓浪屿重要的司法机构建筑遗存,该处两座建筑至今保存完好。资料记载,这处土地1915年曾由英国长老会租下,之后该处别墅用地经两次转手,现存的两座建筑曾经是厦门籍印尼华侨黄仲涵名下的产业。20世纪20年代末,鼓浪屿会审公堂曾经借用这两座与当时工部局办公楼临近的别墅办公。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幽的路,游客稀少,内涵却非常丰富。建议游览鼓浪屿的游客,有时间可以去笔山路探访一下,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距离林文庆别墅不远的有笔山路6号观彩楼,一座有故事的鼓浪屿老屋。在观彩楼斜对面、笔山路17号有一座令无数人惊慕的老建筑,便是建于1933年的“春草堂”。与春草堂紧挨着的笔山路19号别墅,房主是侨居泰国的许建德,这里是著名钢琴家许斐平的故居。笔山路9号是亦足山庄,屋主人许涧是同安籍越南华侨,这幢别墅拥有鼓浪屿最美丽的门楼柱和台阶。
由于我们在鼓浪屿逗留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个多小时,根本就没有办法能够细细寻找这些心拟的老建筑物。先记录在这里,期盼今后有时间可以去详细的观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