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旅游业起步于1982年,当年只有6名职工,固定资产仅6000元,门票收入不上千元。
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民风民俗奠定了龙胜旅游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1996年,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中共龙胜县委、县人民政府确立旅游立县战略,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发展山区经济的重头戏,不断加大这一新兴产业的投入。
经过10年的努力,至2005年龙胜已发展成为广西旅游大县,当年接待中外游客57.9万人次,旅游企业营业收入7151.4万元。
境内主要景区有温泉旅游度假区、龙脊梯田景区、县城景区、西江坪景区、彭祖坪自然保护区、花坪自然保护区、南山高山草地风光区七大景区,48个景点。
其中,温泉旅游度假区和龙脊梯田景区是龙胜最负盛名的景区,特别是龙脊梯田景区更是让中外游客慕名而至。龙脊梯田景区最壮观的景色就是龙脊梯田,堪称“天下一绝”,被誉为“世界梯田原乡”。
梯田景色美不胜收,清晨山雾环绕,梯田、民居在白雾中如影如幻;
中午阳光灿烂,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远山美景尽收眼底;
傍晚余晖西洒,霞光万丈,大地金黄。
四季景色亦各具特色,层层梯田春如群龙戏水,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条条银带。
四季分明的美景每年招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典型的梯田农耕稻作文化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龙脊秋景 (县新闻中心供图)
龙脊冬景 (县新闻中心供图)
龙脊春景 (县新闻中心供图)
龙脊夏景 (县新闻中心供图)
龙胜成为广西旅游大县后,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把旅游这个蛋糕做大,把龙脊景区打造成龙胜旅游业的领头羊,不断加大龙脊景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作为景区最重要载体规模宏大的龙脊梯田历史源于何时?
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成为游人时常谈论的话题。之前认为龙脊梯田源于元代,至清代形成规模。其源是否如此?弄清这一课题不但可以弄清龙胜原住居民的居住历史,更能说明龙胜民族文化的渊源,扩大龙脊梯田的知名度,助推龙胜旅游业的发展。
在龙胜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深藏多少秘密,为世人鲜知。揭谜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描绘未来。讲好龙胜故事,唱响龙脊品牌,成为把龙胜旅游业推上新台阶的关键。
2015年初,县委、县政府把这一课题交给县地方志办公室,要求深挖历史佐证资料,对龙脊梯田进一步追根溯源。
县地方志办公室接受这一任务后立即着手工作。历史悠久,时间浩瀚,资料挖掘困难,要完成这一任务有难度。
2017版《龙胜县志》
龙胜古称桑江,其境域在秦代大部分属桂林郡地,少部分属长沙郡地。
西汉初,属南越国。汉武帝平南越国后于汉元鼎六年(前111 年)置始安县,县境大部属之。
东汉改始安县为始安国,县境属之,直至唐代初年。唐龙朔二年(662 年) (一说武德四年(621 年))析始安县置灵川县,县境属之。
五代十国,县境先属楚,后属南汉。后晋天福八年(943 年)置义宁县,龙胜属之。
清乾隆六年(1741 年)析义宁县桑江口巡检司所辖之桑江境置龙胜理苗厅,简称龙胜厅,亦称桂林府龙胜理苗分府,为龙胜置县之始。由于立县时间较短,历代留下的地方史料极少,至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龙胜才修成第一部县志:《龙胜厅志》,且内容有限。
而《义宁县志》《灵川县志》等史籍对有关龙胜的记载也不多,难以全面考证龙胜的历史。但是有人生息必有生活轨迹,必有历史痕迹。
在1983年出版的《龙胜县志》记载,生活在龙胜这方水土上的壮、苗、侗、汉等民族都是先后从外省迁涉而来,最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瑶族才是龙胜的原住居民,只有挖掘其历史,才能弄清龙胜梯田稻作文化的历史,追溯到梯田历史之源。
龙胜地无三尺平,梯田是稻作文化的基础。
生活在龙脊的最早居民瑶族所开垦的龙脊梯田是龙胜梯田的典型代表,是龙胜梯田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龙胜瑶族妇女集体在河边梳长发。
黄勇丹 潘志祥/摄 图片来源于广西日报
按照这一思路下功夫,必有突破。之前定论龙脊梯田初垦于元代,其文献根据是龙脊先民的族谱及《兴安县志》的有关记载。
龙脊镇龙脊村《廖姓族谱》载:
“廖姓原籍山东泰安县,后经广西河池、全州县,于明代万历年间迁入现在居地”。
“廖姓原籍山东泰安县,后经广西河池、全州县,于明代万历年间迁入现在居地”。
《兴安县志》载:
“明代崇祯三年(1630年),金坑瑶民起义,出击全州西延(今资源县),第二年春失败。”
“明代崇祯三年(1630年),金坑瑶民起义,出击全州西延(今资源县),第二年春失败。”
文献中所提到的 “金坑”就是今龙脊金坑,即龙脊大寨一带。金坑之名沿袭至今,这一带历史上一直由兴安县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才划归龙胜各族自治县。以上史料可见,在明代瑶族在金坑有很大势力,在明代之前瑶族已在龙脊一带居住。龙脊山区河谷狹窄,坡地广阔,水源丰富,最适宜开发梯田。
瑶族先民离开了梯田的农耕则无法生存,也就是说梯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只有开垦梯田才能维持生计,繁衍后代。所以之前把龙脊梯田的出现溯至元代。
龙脊梯田历史之源只能锁定在元代?这一问题只有再度深挖史料才能得到结论。
宋代典籍《宋会要》中有:
“元丰七年(1003年)四月十二日,降诏奖谕知桂州熊本……以招纳广西浔、融、王江溪峒蛮……”的记载。
“元丰七年(1003年)四月十二日,降诏奖谕知桂州熊本……以招纳广西浔、融、王江溪峒蛮……”的记载。
文中所指的 “峒蛮”,即今之侗族,浔,即上游流经龙胜境的浔江,亦称桑江。
《龙胜县志》亦载:
“侗族祖先入村款词述,宋天圣二年(1024年)侗族由黔之黎平和湘之靖州经绥宁大量迁入龙胜境内。
“侗族祖先入村款词述,宋天圣二年(1024年)侗族由黔之黎平和湘之靖州经绥宁大量迁入龙胜境内。
这些记载说明距今近1000年前侗族已在龙胜定居,而在侗族定居龙胜之前,瑶族已先在此定居,主要分布在高山半高山地带,而龙脊一带正是地处高山半高山地带,是瑶族主要居住之一。
"
渔父天寒网罟冻,
莫徭射雁鸣桑弓。
——《 岁晏行》
唐代 杜甫
"
这句诗这说明在唐代瑶族在农耕还未发达时,仍需以渔猎来补充生活来源,那时生活在龙胜境内的瑶族也不会例外。既然如此,可以说明龙脊梯田历史之源可溯至唐宋时期,至少有1100左右的历史。
为再究其源,龙胜县志办公室又深入寻找史料。发现南宋人周去非(地理学家,曾在静江府任小官)所著的《岭外代答》一书的有关记载:
“汉武平南越,发夜郎,下牂牁,非由融州,则何自而至南越哉?静江府桑江寨,其水亦合于融江之上流,或云桑江,亦牂牁音之讹也。大抵融州之西为之南地,本接连但隔于蛮瑤,不可通也。”
“汉武平南越,发夜郎,下牂牁,非由融州,则何自而至南越哉?静江府桑江寨,其水亦合于融江之上流,或云桑江,亦牂牁音之讹也。大抵融州之西为之南地,本接连但隔于蛮瑤,不可通也。”
其意是:
“汉武帝平定南越国,攻打夜郎国(今贵州一带在秦汉时期为夜郎国,其东境延至今三江侗族自治县,而今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境紧接三江县东缘),下牂牁(春秋时期在今贵州境内所设的牂牁国,至战国时灭亡,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此建牂牁郡,郡治且兰,辖17县),不是经过融州(今融安县),那怎么能到南越国腹地呢?南宋时静江府(今桂林)桑江寨(桑江寨位于今龙胜县城),其水系也汇于融江的上游,或者叫桑江,也与牂牁音之误。今融安县以西地区,本来连接,但之间隔有瑶族居住区域,不便直接到达南越国腹地”。
“汉武帝平定南越国,攻打夜郎国(今贵州一带在秦汉时期为夜郎国,其东境延至今三江侗族自治县,而今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境紧接三江县东缘),下牂牁(春秋时期在今贵州境内所设的牂牁国,至战国时灭亡,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此建牂牁郡,郡治且兰,辖17县),不是经过融州(今融安县),那怎么能到南越国腹地呢?南宋时静江府(今桂林)桑江寨(桑江寨位于今龙胜县城),其水系也汇于融江的上游,或者叫桑江,也与牂牁音之误。今融安县以西地区,本来连接,但之间隔有瑶族居住区域,不便直接到达南越国腹地”。
可见,早在汉代今龙胜已称桑江,并有瑶族(古代盘瑶多姓盘,后称盘瑶)在此聚居,是最早在龙胜定居的少数民族,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瑶族先民定居后由于人口渐增而形成以寨为单位的聚居形式。
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人口的增多,生活资料的需求,原来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生活的需要,开垦梯地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可以断定生活在龙胜各地及龙脊一带的瑶民早在秦汉时期已开始开垦梯地,成为人们繁衍生息的先决条件。人们开始是在梯地上种植黄粟、旱禾等旱地作物。
到了汉代随着长江流域稻作文化不断向南方推广,稻种由湖南传播至广西,此时龙胜先民利用山间丰富的水资源引水灌地,把梯地改造成梯田,从而开启了龙胜以梯田为基础的特有的梯田稻作文化,并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劳动力的增多,梯田规模也不断扩大。可以肯定龙胜梯田含龙脊梯早在2000年前已经出现。有了这些史料根据,县地方志办公室拟成《龙脊梯田溯源》一文递交县委、县人民政府。县委、县人民政府觉得材料有依据,结论可服人。
2015年11月14日,县人民政府与桂林理工大学联合召开“广西龙胜梯田”专题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四川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贺州学院等12所大学的18位所专家、学者与会,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视角探讨龙胜梯田历史,达成共识并发布研讨成果。认定 “在秦汉时期,梯田耕作方式在龙胜已经形成”。
唐宋时期龙胜梯田得到大规模开发,明清时期基本达到现有的规模。龙胜龙脊梯田距今至少有2300多年的历史,谌称“世界梯田原乡”。
鉴于以上情况,为促进龙胜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龙胜加大对龙脊梯田历史的宣传,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建设全域旅游名县,使龙胜的知名度大增,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自2012年,龙胜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佳休闲旅游目的地(县)” 。
2014年,龙胜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017年,龙胜作为桂林名片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同年7月19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遗产专家考察组到龙胜对龙脊梯田农业系统申报全球重要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考察评估。
同年11月23日,龙胜龙脊梯田系统”在意大利·罗马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评审,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SH)。
2018年4月19日,在意大利·罗马“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以龙胜龙脊梯田为代表的 “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荣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进行授牌,龙脊梯田知名度大增。
如今,当我们放眼那漫无边际的层层梯田,一股豪气油然而生。龙脊先民们在漫长的生活旅途中以智慧、辛勤和汗水造就的梯田稻作文化享誉世界。那一层层梯田如同一声声奋斗的呐喊,也犹如一曲曲不息的赞歌,在张显着中华儿女不屈的脊梁。
如今,龙胜旅游业已成为龙胜战略性品牌产业、支柱产业、核心产业和生命产业。2018年,龙胜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860.18万人次,旅游总消费达到104.72亿元。近水楼台先得月,龙脊景区内不少农民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办旅游,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不少人走上致富道路。
2018年,大寨村旅游分红图
2018年,龙脊景区接待游客达到370万人次,景区内群众旅游直接分红超过1200万元。其中平安壮寨、大寨瑶寨、黄洛瑶寨3个自然村群众旅游直接分红更为可观,大寨瑶寨旅游分红达400多万元,平安壮寨旅游分红达300多万元,黄洛瑶寨以“红瑶长发”文化为核心,打造出了原生态的长发歌舞表演、长发洗护产品、农家特色餐饮住宿、民族纪念品等,已经成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典型代表,当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仅歌舞表演一项就分红280余万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19年,龙胜旅游业又有新突破。
当年全县有旅游企业8家、宾馆民宿860多家,接待床位23282张;
有国家AAAA级景区2家: 龙脊梯田景区、龙胜温泉景区。
AAA级景区2家: 白面瑶寨、艺江南。
星级乡村旅游区3家:泗水五星级乡村旅游区、黄洛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布尼梯田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当年,龙胜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995.40万人次,是1988年,游客2.86万人次的347.9倍,全县旅游总消费达到137.79亿元。
地方志为龙胜旅游业注入助推力,为龙胜的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口脱贫致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者:
杨进朝(龙胜各族自治县档案史志馆馆长)
粟新民( 原龙胜各族自治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