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2米到40米,短短的8米,意味着架桥机的载重必须实现从900吨到1000吨的跃升。
在鄂央企中铁十一局,则早有准备。看准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中铁十一局汉江重工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对40米、1000吨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的研发。经过多年的艰辛研发,2020年“昆仑号”横空出世。在当时,这是全球唯一一台。
湄洲湾首秀大获成功
“昆仑号”架设福厦高铁湄洲湾大桥40米箱梁(通讯员 杨光 摄)
2020年6月,寄予厚望的“昆仑号”驶进湄洲湾,正式上岗。
湄洲湾被誉为“造桥禁区”,全年6级以上大风长达150天,风力下施工是最大考验。
“大风大浪中,能不能顶得住?”回想起“昆仑号”第一次架梁的情景,中铁十一局六公司运架梁分公司福厦高铁项目负责人王博记忆依然清晰。
2021年7月,架设大桥133至134号桥墩时,天空下着毛毛雨,有些微风,“昆仑号”驮运着一榀近1000吨重的箱梁缓缓抵达桥面,一气呵成。但就在进行最重要的二次过孔时,微风突然转为5级大风,可此时箱梁已经缓缓推出,桥墩在浪中略微摇晃,30多米高的桥墩上,“昆仑号”进退两难。
驾驶室内,王博经历了好一番内心争斗,准备随时叫停,但他坚信“昆仑号”的实力:花了这么大心血研究出来的装备,关键时刻怎么可能顶不上去?
30分钟后,箱梁伴随着轻微的摇晃稳稳抵达桥端,缓缓落下。“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完成架梁前所未有,足以体现‘昆仑号’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能力。”王博回忆道。
在“昆仑号”的加持下,中铁十一局建设者仅用218天就顺利完成湄洲湾跨海大桥架设任务,提升25%的架梁速度,解决了施工周期及大跨度海上箱梁等施工难题。
设计手稿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昆仑号”模型及设计手稿等被国家博物馆收藏(通讯员 杨光 摄)
作为我国目前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多、应用场景最广泛的高铁箱梁铺架装备,“昆仑号”创造了多个第一,多项突破:
在区位导航上,其“千里眼”与北斗“握手”,可实现精准定位;
在落梁控制上,其摄像头传感器与十字标纠错定位,能确保箱梁落位准确;
更厉害的是,“昆仑号”配备了“雷达探测”激光矩阵传感器系统,在全黑隧道内也可准确定位、精准施工,并在行走中自动纠偏;当遇到隧道内巨大溶洞时,还可就地架桥。
“昆仑号”还能经受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上50摄氏度的极端天气,在7至11级大风下,也能轻松应对复杂的施工环境。
截至目前,“昆仑号”获得国家专利80项、湖北省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奖1项、优秀工法1项、优秀专利4项。
“‘昆仑号’见证了我国高铁施工装备制造突破‘卡脖子’难题,实现了从‘跟跑’到全球‘领跑’的跨越,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高铁建设领域的领跑优势。”张光明自豪地说,“昆仑号”1∶46模型及设计手稿等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还成功入选100件新时代见证物名单,在国家记忆、时代见证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荆楚篇章。
责任编辑:喻思薇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