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天津日报第8版以《讲述我市支教大学生故事“胡杨精神”引师生强烈共鸣——原创话剧获赞》对我校做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原创话剧《金色胡杨林》获赞
近日,由市教育两委与天津音乐学院共同制作的教育扶贫原创话剧《金色胡杨林》在全市高校成功巡演,截至目前共组织8场演出,覆盖27所高校的近5000名师生。这部以我市大学生赴新疆和田地区支教为题材的话剧,生动诠释了我市支教大学生群体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在广大师生中引发学习和讨论热潮。
《金色胡杨林》的故事背景是我市支教大学生群体的动人故事。自2018年起,我市每年分2批,每批选派300名大学生赴和田地区开展支教工作,这是全国援疆工作中的首创,形成了天津帮助和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张闪亮“名片”。截至目前,我市1200余名大学生已结束支教任务,300名大学生正在支教,大学生们的支教经历为该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和典型的人物形象。2019年12月,市教育两委组织主创团队赴和田地区实地采风,特别与支教结束后留疆工作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届毕业生马顺武深入交流。创作期间,专家学者与主创团队一致认为支教大学生就像新疆地区连绵成林、生命力极强的胡杨,确定了“金色胡杨林”的创作主题。
经历10个月的紧张排练,《金色胡杨林》于今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当天在津首演,我市正在支教的师生也通过直播观看了演出。该剧形象地塑造了多名支教大学生的人物形象,如在风沙里用心记住每一个孩子名字的曾老师、同不爱说话的小男孩形影不离的吴老师、跟小朋友们打成一片并立志成为一名幼教的于老师、用手机哄女儿睡觉转身擦干眼泪投入工作的夏老师等。这部由青年学生演绎同龄人支教故事的作品,饱含了献给祖国的深情长歌、时代使命的血性担当、青春奋进的笃志追求,每次演出都引发师生们的强烈共鸣。
此次演出期间,《金色胡杨林》在观演师生中引发了对“胡杨精神”的热烈讨论,他们认为,当代青年人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让“胡杨精神”遍地开花。天津科技大学和田支教团带队教师尹娜说:“很荣幸,自己的一段工作经历与祖国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支教结束了,但我们的支教故事会一直讲下去,‘胡杨精神’也会一直传递下去。”天津工业大学学生依明江说:“作为一名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我是教育援疆的切身受益者,这部话剧让我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未来人生路上,我会永怀感恩之心,努力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生王佳说:“我心中一直有个支教梦,现已进入毕业班,若有机会我一定去支教,扎根边疆,发扬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